第二十六章 偃月 (第2/2页)
亦或是凭借坐骑冲力,直接劈砍马头,虽然未必一刀两断,却能把马头砍掉一块,致其立刻扑倒,场面极其血腥。
亳州梁军将士,目睹混杂使用矛槊和长柄刀的徐州骑兵,把先前气势汹汹的齐军骑兵打得伤亡过半,很快溃散,不由得愕然。
然后是欢呼,因为友军实在是太强悍了。
王琳的部下,大多是江湖豪杰出身,平日里好勇斗狠,最佩服的就是能打的“狠人”,如今见着徐州骑兵如此善战,当然由衷欢呼。
齐军溃散,留下大量尸体和无主战马,部分徐州骑兵追击,部分留守。
王琳让步兵们打扫战场,看着渐渐近前的徐州骑兵,心中感慨:这就是李笠练出来的骑兵么?
真是厉害啊,难怪能突击邺城。
他仔细看去,这些骑兵的坐骑都是“半具装”,即只戴上了面帘、鸡颈(护颈)、当胸(护胸),马匹只有正面防御。
不过许多坐骑的鸡颈、当胸上插着箭,看来这披上的防具,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正面交锋时,护住了坐骑。
有数骑过来,当中一骑,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其人身材魁梧,戴着铁面,看不清样貌,头上漏斗盔顶部小旗有三面,一红二黄,三面并杆,分外显眼,彰显着与众不同的身份。
手提一根两刃槊,长度很长,王琳粗略估计,能有两丈二以上。
胯下坐骑,为一匹雄健的青白杂色战马,人和马都沾上不少鲜血,而那根两刃槊,两个槊头都被鲜血染红。
两刃槊,光看武器,就让人觉得这是一个驰骋沙场无敌手的猛将。
那人将两刃槊交给随行骑兵,拿下铁面,下了马,对王琳笑道:“王使君别来无恙?”
却是屯田都督彭均,王琳的老熟人、此次协同作战的友军主将。
王琳几名部下,也认得这来自鄱阳的“大鲶彭”,笑吟吟上前,攀谈起来。
熟人见面,一番寒暄,切入正题,但在那之前,王琳很想弄清楚一件事:徐州骑兵所用长柄刀,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正式装备的长兵,还是彭均部曲自己用的武器。
“这长柄刀,是徐州军府正在试用的长兵,分骑战、步战,有相应的使用技法。”
彭均说完,让部下拿来几柄长柄刀,让王琳及左右观看。
“优点和缺点,都有,具体好不好用,得由实战来做检验。”
原来如此,王琳拿着长柄刀,仔细端详起来:
这长柄刀,其刀身比环刀略宽,刀背加厚,并不是简单的把环刀接上长杆而成。
刀前端为弧形,刀尖上挑,更注重劈砍,但也能直可刺。
刀背“开裂”,裂出小叉,也不知如此制作有何用意,王琳觉得或许如戟的小枝那般用处。
刀柄(杆)截面为水滴形,一头圆一头略尖,尖的一端对应刀刃。
如此刀柄,可以让人在不看刀头的情况下,根据刀柄握感,就能知道刀刃的方向。
王琳掂了掂分量,现长柄刀没有想象中的沉重,看样子,刀头的重量,不比环刀重多少。
又试着舞了一下,刺、挑、砍,以他力量尚可的双臂来舞动,觉得这刀舞起来比想象中要灵活,刀头很好控制。
当然,再灵活也比不上矛,毕竟‘头部’的重量差别在那里,王琳知道对于长兵来说,前端分量越轻就越省力、越灵活。
整体而言,长柄刀分量比矛重,灵活也不及矛,但用法特别,可以实战矛、槊无法施展的技艺。
或许经过练习,真的“好用”。
他点点头:“有点意思,此兵器形制从未见过,有名字么?斩马刀?长柄刀?”
彭均回答:“名字到是有,诸位看这刀型,像什么?”
王琳和左右仔细看了看,觉得这刀身前端为弧形,看上去,像眉毛,也像...像一轮弯月。
“刀如偃月,所以取名偃月刀。”彭均公布答案,王琳好奇:“为何会想到用长柄刀做武器?”
彭均笑道:“目的就是破甲,破重甲,步战交锋,作为劈砍类破甲长兵来用,而这长柄刀的用途,比长柄斧多一些。”
“骑兵交战,长柄刀的技法丰富些,可以劈砍,混战时,或许能有帮助。”
“方才说的,是试用的兵器?”王琳副将陆纳问,他对这种兵器很感兴趣。
“对,试用,好不好用,得看实战。”
陆纳又有疑问:“为何要如此折腾呢?矛槊就不错,都督用的可是两刃槊。”
“嗨,这是李郎...彭城公琢磨的...”彭均笑起来,露出森森白牙,道出其中秘辛。
“彭城公认为,军队作战,如同工场开工,工人们要用合适的工具来高效率完成工作,武人嘛,当然要用合适的工具,来提高杀人效率。”
提高杀人效率?
这话听在王琳及一众部下耳中,让他们对李笠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话说李笠成日里到底在琢磨些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