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绝处逢生】 (第2/2页)
粮饷尚且如此,马豆更甚,其实明军发兵蔚山之前,马料供应已经跟不上了。朝鲜官员都很清楚粮饷远远不敷日常所需,士卒一旦饥饿不堪,假如倭军再派来援军,恐怕情况会变得更糟。但明白归明白,可他们就是无法做到。
三十日早,西生浦来的援军就抵达了距蔚山倭城约三里处的松山,并在此扎营。同时从外洋来的船队也停泊在倭城附近的江面上。
其实二十九日正午,锅岛父子、蜂须贺、生驹、加藤嘉明、协坂、早川等部援军就抵达了西生浦,而且毛利等人完成了抵近侦察,也退回了西生浦。
同日夜里,岛山内的加藤似乎又活跃起来,知道援军到来之后,仿佛给了他无穷力量一样。他派出约三十人的攫井队员,直扑城下的井泉。
这一小股倭军正好被一直守在此地的金应瑞逮个正着,不仅生擒五人,还斩首五级。杨镐听闻此事,立马赶了过来审问俘虏。
他见这些俘虏个个面如骷髅,就算有气也跟死人差不多,又听他们交代城中早就无粮无水,几员大将包括清正都还在,军卒虽有万余,但精兵不满千名……反正大概也撑不了多久了。
杨镐一听觉得至少可以放心过一个年了。
正月初一,朝鲜国王李昖登刑军门在王京的衙门,向他恭贺新年,刑玠回赠亲自手书的大红对联一副。李昖笑纳,并说道:“小邦闻捷,黄童白叟莫不踊跃欢心。皇恩罔极,诸大人恩德亦罔极啊。”
两人交谈一会,后李昖告辞,刑玠至中门相送。
初一,岛山城外,朝鲜都元帅权栗及专门从庆州赶来的柳成龙向前线明军主帅行新年慰问之礼,杨镐一见柳成龙,又再次询问粮饷运输之事。
“粮饷运输,万分紧急!有一石运一石,早早运输为可!议政不须留此,须急还庆州……”
大明的将士们还饿着肚子呢!
————
对于松山扎营的倭寇援军,其实在他们抵达第二天,联军探马就发现其踪迹。虽然是小股,杨镐还是传令箭滩北岸的祖承训及其家丁百余人渡过太和江,与箭滩南岸的吴惟忠部汇合,共同防范松山倭寇北上。
岛山城内的加藤清正和浅野幸长在新年头一天,一同写下遗书,作为给自己的贺礼。就是向七位援军的将军写下联署状,简要说了一下蔚山之战的始末,及目前城内的惨状,并恳请出兵。最后还表达了若援军不到,城内的人连同他们本人都将战死殉国。
正月初二,集结在西生浦的倭寇援军分为水陆两路,昨日,熊谷、长宗、中川秀成、池田、毛利胜永、秋月种长、高桥元种、伊东右兵、相良等部也相继抵达西生浦,今日便同先前抵达的援军一起,大张旗鼓的向蔚山进发。
随着援军的到来,在盐浦的倭寇船只和兵力明显增多,但离盐浦不过数里的西江口,是卢继忠部驻扎于此,却似乎没有察觉,也并未向蔚山本部上报任何情报。
而陆路,援军陆续抵达松山,杨镐收到前方探子来报,察觉事情有些不对。作为应对措施,杨镐传令摆塞领骑兵驰援箭滩北岸,协助颇贵在北岸构筑第二防线,同时还派茅国器领麾下南兵协助吴惟忠把守岛山城下江岸。
至于水陆,驻守西江口的卢继忠并未上报盐浦的消息,所以杨镐没有布置水路防线。
是日夜里,又有一人偷偷溜出岛山城,向驻扎松山的援军告急……
到了正月初三,是杨镐与加藤清正约定会盟的日期,杨镐按照要求派人到城下催促,但城内倭军却百般推脱,显然是在拖时间,最终和谈破裂。
加藤背约,其实是在赌援军收到他的告急后,三日内能抵达蔚山。若是能,那么他就赢了。
寅时,盐浦的船队已在集结,开始向太和江江口进犯。一直躲在庆州的庆尚道水使李云龙终于在今天想起了当初麻贵向他交代下的事情,于是他带着水师壮起胆子去江上探察倭寇水师的情况。
不成想,竟发现倭寇的船只正蔽海而来,鳞次不绝。李云龙大惊之下慌了神,急忙派人向在庆州的柳成龙报告,却忘了向城外的联军发出警报,作为水使的他,也未做出任何阻拦动作,就迅速离开往庆州逃去。
李云龙是逃了,但在西江口的卢继忠也未知是何原因,始终没有任何动静。直到申时,倭寇船队不断顺江而上,由东川向北到城隍堂水域,沿太和江西进上游,全是艘艘倭船,遮蔽了江面,至此水路则全被切断。
陆地上,吉川广家和毛利高政作为最后一批援军也集结完毕,继续向北挺进。第二、三番队顺利进占箭滩南面高地,并于山顶屯宿,而山下就是祖承训和吴惟忠的浙兵大本营。
为了牵制南岸的明军,倭军不断派出小股人马进行骚扰,江面上,倭寇的船只直接就截断了南岸明军的后路,与北岸的摆塞、颇贵形成对峙之势。
前后都被遏制,祖承训被困于箭滩那一小块地方,进退不得。而倭寇援军的第一番队,锅岛、黑田、蜂须贺部,和吉川、毛利高政部见南岸明军已被压制住,遂朝东北方的蔚山倭城进发。
第一番队在距倭城西约五里处,在船队的配合下强渡太和江,成功登陆了北岸。李如梅和解生所带骑兵和部分朝鲜军连忙赶至江边御敌,经过一番激战,击退了强渡而来的援军,使之撤回了南岸。
杨镐就是再得知的晚,这会也看见了倭寇援军在水陆两方都占据了先机,此时他还并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但面对此情此景,他不得不做出二选一的抉择,一如南原之战时的杨元。
要么趁倭寇还没大举渡江时撤兵,要么此刻就杀进岛山倭城,干掉就快饿死的加藤和他手下,然后再想办法对付南岸的援军。
最终杨经理还是选择了后者,不过在攻城之前,他重新做了兵力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