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温州 (第2/2页)
温州人依靠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市场的敏锐度、对财富的渴求,在全国各地寻找机会,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通过低成本、低利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他们迅速完成财富积累。
1985年,温州年净收入5000元以上的农户超40万,而全国城镇居民当年平均收入仅739元。温州人的豪富由此可见一斑。
富起来的温州人开始寻找投资的方向,也许是自古以来对土地的耿耿于怀,也许是商业流浪加深了对故乡的眷恋,总之,房子与温州人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直到2001年8月之前,温州人基本是“散兵游勇”。炒房团三个字还未出现在中国大地。
也正是2001年的8月份,在温州当地媒体的组织下,一个购房团迈向了上海,成为温州炒房团的起点。
她们一共157人,坐满了三节车厢浩浩荡荡来到上海,她们不为旅游探亲,而是专程到上海来买房。
最终,他们3天内买走了上海百套房产,豪掷5000万。两个月后,又一波温州看房团来临,成交8000万。就这样,温州炒房团在惊人的豪买中跃上历史舞台。
巨大的示范效应加上媒体的宣传加持,让温州人从此开始“组团”出现。杭州、上海、苏州、福州、宁德……早期的炒房团徘徊于温州周边,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人,每家资金也不过二三百万。他们乘着大巴,啃着干硬的面包,喝着冰冷的矿泉水,带回一纸合同。
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他们成为各地开发商、银行的座上宾,目的地也从最初的上海、杭州向各大省会中心城市、二级城市扩散,从大连到伊犁,从海口到内蒙,版图遍布全国。
20年前,温州人挑着物美价廉的小商品,走遍华夏的大街小巷;20年后,他们腰缠万贯、转战千里,东到上海、西至伊犁、南抵三亚,北及冰城,随处可见他们购房置地的身影,吸引了无数目光的“温州太太团”也在此时登台亮相。
这几年,温州人征服了全国房企,当地房展一场接一场。有趣的是,展会上成交的80%都是女性。她们有钱有闲、出手果决。老公实业赚钱,老婆投资房产,分工明确,效率奇高。
于是,嗅觉敏锐的媒体再次站了出来,《温州都市报》牵头成立了第一个“温州太太购房团”,名震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