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林家父亲17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s.cc,最快更新红楼之为人父母!
金陵的风光人情,林雪峰是极喜爱的,这山光水色,古朴大气的韵致,浑然天成。他本来打算,索性和林海留在金陵多住几日,透彻地游玩散心,等到那乡试成绩出来,再一同返回姑苏,要不回去也无事可做,看着朱氏她们心神不宁等结果的样子,徒增烦恼。
不过,甄家整了那一出后,父子两人都没了那心思。金陵虽好,也不是久留之地,免得甄家再行纠缠。于是,他们一回去,就赶着命下人们收拾行李,雇船,忙乱了一天,到傍晚时分就上了船。
望着远方灯火璀璨,慢慢消失在视线中的金陵古城,林雪峰轻轻地吁出了一口气,露出了一丝苦笑。唉,在古代做人是真难!他已经那么低调,只愿意踏踏实实地做些实事,居然还能被人盯上了,真是‘枪打出头鸟’,人在家中坐,麻烦天上来!真不知那些起点男们是怎么混得那么风生水起的,想必他们在现代社会也不是普通人!但这年代吧,也不是说没有一点好的地方,林雪峰自嘲地想着,祸福相依啊。这时代交通不便,交流自然也不便的,有时也不坏。今天他们爽快走了,甄家要找他们,就要费些周折了,似乎也没这必要!林家,如今还没那么出彩,并不值得他们那么大动干戈!
朱氏等人在家中已是等候得望眼欲穿,见到他们父子两人回来,再见林海精神抖擞,都欢喜得紧。朱氏不知为何,心中直觉林海此番乡试定然会心想事成。她依然记得,当年老爷考中举人,也是经过两次乡试的。第一次考试后,老爷就心事重重,坐立不安的,当时她心中就预感不妙,再如何极力开解,老爷也不能展颜,而最后的结果也验证了她的预感。到了第二回,老爷的态度就平静多了,眼中虽仍有忐忑和渴盼,但却不是那种无望的焦躁。也就是在那一次,老爷高中了举人,消息传来时,她和老爷满腔的兴奋和骄傲,这一辈子都忘不了。但从那之后,老爷的科场再也没有顺利过,他口中虽然不说,但朱氏是能体会到他心中的失意和不甘的。
不远处传来林雪峰和林海朗声谈话的声音,朱氏凝望着他们两人很亲近地并行的身影,忽然无声地叹了口气。
乡试发榜的结果,是由衙门快报传到江南省各处的,姑苏收到桂榜消息,比起金陵来,也只是晚一步罢了。
林家今日热闹极了,门前的爆竹噼噼啪啪燃放的声音刚刚停息下来,下人们就在大门前拿着大箩筐,装了满满一箩筐的铜钱散发,许多孩童围在门前争着抢喜钱。林府门前是被围得水泄不通,不时有人笑容满面地说着恭喜话进门,大家都知道,官差才来报过喜,林家的独子林海,中举了!
这可是大喜事啊!中举是读书人最难跃过的一关了,其意义比起锦上添花的中进士还重要。林雪峰当年中举,就把林家书香门第的名头延续了下去,不然,只凭着袭的爵位,他也入不了文士们的眼,没资格当思学书院的老师。这林海,更是青出于蓝,须知当年林雪峰是下了两回场,中举时也比林海年龄大了不少。林海这十七岁的少年举人是前途无量啊!
朱氏吩咐了给所有人每人两个月月钱作为赏赐,林家阖家上下都喜气洋洋,下人们一批批地给林雪峰和朱氏叩拜谢恩,再去向林海道喜,都笑容盈腮。少主人有出息,林家蒸蒸日上,他们这些下人也会跟着沾光,过上稳定的好日子,他们这些奴仆们,不就盼望着这个么?
林海极力控制着心中的欢喜,转身跪在林雪峰和朱氏面前,拜谢父母对他的养育之恩,尤其是父亲,对他的谆谆教诲和用心。他心中感激不已。
他心中透彻,自己之所以能少年有成,一半功劳要归功于他拥有的优越条件。因为他生在林家,享受到了最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供养,他才能进思学书院,得到名师教诲,所有自己要学习的书籍都能得到。因为父亲在思学书院里任教和人品学识积累下的好名声,诸位老师们对他总会给予额外的关照。在准备乡试的时候,父亲的几位好友更是对他精心辅导,不断地进行练习,传授切身的经验,对他顺利中举极有帮助。那时,自己在他们眼中,不仅是书院中的学生,更是好友同事的儿子,是子侄,这是其他同窗们得不到的待遇。正如父亲所说的那般,他和其他的学子们,并不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步的。这就是现实,父亲日常都不会掩饰,总会把一切清清楚楚地剖析给他看。告诫他不要因自己的出众而孤高自傲,因为要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他那样的好条件的。如果他生在寒门,还会有这样的成就么?一个人,既要认识这个世界,也要认识自己。
“起来吧。”林雪峰微笑着道:“这不是为人父母者,该做的事么!”朱氏望了林雪峰一眼,起身垂目道:“海儿今日能有此出息,老爷居功至伟,当得起海儿的感恩。妾身也要谢过老爷,若无老爷操心,林家断无今天的繁盛!”
林家因着林海的中举,热闹了多日,不断有人上门祝贺,林雪峰和朱氏终日忙着接待客人,不得闲儿,但林家从上到下,都精神抖擞。众人都感叹林家兴旺起来了,至少林海已经有了功名,没有了白身的担忧。
林家的好运道却不止于此。又过了月余,林家又一次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忠孝王和忠顺王回到京城,向皇上汇报巡查江南的情形,详细讲叙了他们亲眼所见的林雪峰珍珠养殖,还大略统计了珍珠亩产的数量,估算了收益。忠孝王一向做事实在,从不弄虚作假,他的话众人都是相信的。
闻言,不但是皇上,连众臣都惊喜不已。皇上近年来好大喜功,挥霍得厉害,国库财政吃紧,现在能开辟一项新的财源,且不是与民争利,岂能不喜?皇上则是因几下江南,耗费了无数,除了国库支出了一部分外,其余的都是由接驾的甄家承担下来了。可甄家哪里有那么多银子呢?皇上当然不能让自己的乳母和宠妃家族倾家荡产来孝敬,只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皇上于是赐下了金陵织造的肥差给甄家,默许其上下里手,贴补接驾的花销,还有从巡盐衙门里支出盐税。这情形其实瞒不过了解内情的大臣,也有那头铁的官员上奏,弹劾攻讦的是甄家等江南官员,矛头却是隐隐指向始作俑者——当今皇上,让他尴尬羞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