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分工负责 (第2/2页)
巩永固和刘文炳正想说这件事儿,没想到李邦华先说了。
对于他俩来说,召集人手守住城,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他们俩都知道,城里的居民肯定会踊跃参加的,因为流寇进来谁也没有好果子吃,这点道理是人都懂,他们所担心的是就是兵器问题,老百姓参加守城,赤手空拳手里没有兵器可不行,另外,火炮很重要,京畿三营出战将火炮等带出去参战了,结果战败后火炮、火车等都成了农民军的了,还好的是昨天晚上雷鸣带着人马突然袭击,流寇仓皇逃跑,重武器都没有带走。
“本驸马担心的也是这个,既然首辅大人说到了,还请尽快召集一部分人马去将兵器捡回来。早上,本驸马在城上也看到了,城外流寇遗留了大量的兵器,最关键的是京畿三营的火炮要拉回来,一旦流寇的手里有了等多的火炮,守城要出现大伤亡的。”
兵部尚书王家彦已经跟着雷鸣去了外城安抚昨晚新招降的农民军朱成矩部,左侍郎金之俊与右侍郎金炫互相对看了一眼后说道:“这件事情由下官负责,各位的家员不是都在皇宫外候着吗?我这就去召集人。”
李邦华点头,“这件事儿就由金之俊负责了。大家都知道,京畿三营战败,京城的守卫土特别的空虚,所以,遵照王爷的安排,召集百姓守城和征集青壮参军要同时进行,这件事儿非同小可,各部要选派人手协助征集,认真选拔,登记造册,翰林院和国子监的人负责负责登记造册事宜。”
李士淳、刘理顺站出来躬身答道:“遵首辅令!”
李士淳,字二何,广东梅州人,时年五十九岁,万历三十七年广州乡试高中头名举人,荣获“解元”称号,崇祯元年中进士并荣获会魁,初任山西省翼城县知县,在任上捐出俸银建翔山书院,并亲自讲学,其任中翼城文风大振,士子中举者二十多人,其中六人进士及第,翼城士绅为其建立生祠——李夫子祠。崇祯八年调任山西曲沃知县,又在当地建乔山书院,捐出俸银一百两为该县诸生作赴乡试考卷资,申明学道,竖碑学宫,后曲沃一连三科考中榜眼,人誉其为岭南夫子。由于其在两县政绩卓著被荐贤参加殿试,召对称旨,钦取第一,被崇祯皇帝朱由检授通议大夫、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编修,充任东宫侍读之职,是一个喜爱教书育人的人。
雷鸣之所以推举李士淳担任翰林院学士并兼任礼部侍郎则是看中了李士淳在这方面的特长。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以后,翰林成为正式官员,并与科举接轨,啥意思?凡担任翰林官者基本上都是状元及第,身份贵重。明朝以后,起草诏书由内阁承办,翰林院的主要职责是修书撰史,担任皇家侍读,并担任科举考官,其地位清贵,因为不是在皇帝身边,就是供职于东宫,一旦改任其它职务,旺旺会出人头地,基本上很快就能进入内阁,很多的人最后位极人臣,万历朝的张居正曾经就担任过翰林修编和翰林学士。
作为后世的人,雷鸣知道国家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所以,雷鸣便有意识的推荐李士淳担任翰林学士,他的想法是不久要将翰林院破格提升为教育部。
国子监则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雷鸣提拔刘理顺担任国子监祭酒的原因也在于次。
刘理顺,字复礼,号湛六。原籍山西,明初刘家人先迁入河南开封府尉氏县,后来迁入杞县。崇祯七年,刘理顺第十次赴京应试,崇祯帝对他的论断和忧国忧民之心十分赞赏,遂亲自批准他为第一名状元,封为翰林院修撰,负责《起居注》,管理六曹奏章,纂修《明会要》。
年轻时,刘理顺家里很穷,欲赴京应考,奈何连路费也没有,于是便在一富翁家中任教,赚取路费,李员外见刘理顺博学多才,教学有方,故此甚是器重,特地选一名聪明伶俐的万姓侍女照顾刘理顺的饮食起居,晚上令二人齐宿一房,其意是赠送与刘理顺为妻。
刘理顺白天教员外的儿子读书,夜间自修学习,经过三年苦读,学业大进,适逢考期到了,便辞别李员外,赴京考试。
临行时,刘理顺请李员外替侍女万氏选配一位好丈夫,员外甚为不解,以为刘理顺有意欲抛弃这个侍女,于是无奈地说道:“她已陪伴你三年了,感情深厚,若是此去金榜高中,将来她可作为妾侍。”,刘理顺微笑的说:“东翁!您以为我是无情无义之小人吗虽然同宿三年,却未曾有任何儿女私情。”
李员外闻言甚感诧异,特地请家中老妇向侍女查问,果然仍是处女,由此,李员外对刘理顺三年来见色不乱的高尚人格钦佩万分,认为刘理顺是一个古今罕见的正人君子,便收刘理顺为义子,厚赠金银衣物,助刘理顺上京赴考。
刘理顺考中状元后,不忘员外和那个侍女,谢绝了很多的勋贵家庭,回到家乡立刻娶了万氏做妻子,一时成为崇祯朝的一项美谈。
教书育人是一项清苦的差事,雷鸣之所以推举刘理顺担任国子监祭酒,也是看重刘理顺的品性,他的想法是将来要办一所综合大学,由刘理顺出任大学校长。
另外的意思则是李士淳和刘理顺均是东宫的人,这样也有利于和朱慈烺搞好关系。
这件事儿对于熟读历史的雷鸣来说觉得很重要,毕竟他不是老朱家的人,和朱慈烺没有一丁点血缘关系,对于当不当王爷,雷鸣倒是无所谓,但他知道当了这个王爷便于实现自己的意想,所以,他觉得和朱慈烺搞好关系非常的重要。
李邦华对倪元璐说道:“倪大人,在征集守城百姓和征兵中还要发放银两,调集粮草和安排伙食,很繁琐,这件事儿事关守城,不容出现任何的差错,另外,王爷已经去外城了安抚降军了,粮草由其要跟的上,不可大意呀!调集粮草和安排伙食的问题由户部负责,工部全力配合,倪大人代表内阁全权负责任何?”
这事情早朝时雷鸣已经讲过,也交代了由倪元璐负责,所以,倪元璐也就当仁不让了,“首辅请放心,关于守城人员和降军的粮秣供给由元璐统筹安排,内城粮库的粮食还储存了一些,短时间没有问题,主要问题是副食品,现在,正是春荒时节,蔬菜,肉食品等除了动员各饭庄、大户人家捐助一些,市场上再买一些,基本上可以解决,具体事宜由户部负责,太仆寺协助。关于守城人员的吃饭问题,除了动员各饭庄外,还要动员民妇出来协助,也可以在征召的人员中选择有厨艺的人担当火头军。”
李邦华点头,“如此甚好!”
剩下的一件事儿就是城区巡逻和协助锦衣卫抓捕农民军先前混进来的奸细问题了,这件事儿,李邦华交给了范景文负责,“梦章,巡逻和抓捕细作的事儿就由你负责吧,可令顺天府与京畿道牵头,各部寺抽调人手划区进行巡逻,并监控粮食销售事宜,要动员各坊里检举揭发嫌疑人员,监督粮食销售和粮价情况,出现情况要及时的与忠勇公周大人及时取得联系。”
梦章是范景文的字,现在,周刚兼职了锦衣卫指挥使,一旦出现问题,范景文自然要和周刚保持联系。
所有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官员们都知道时间的紧迫性,散会便分头安排去了,一时间,等待在午门内的官员在倪元璐和范景文及各部长官的指挥下行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