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石门沟 (第2/2页)
过了这第一道石门,便会看到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寨子,路也就修到了这里。
若还想继续前进,只能步行。
我们这一车四人下车时,大家已经都聚在了第一道石门口,正仰着头惊呼大自然的奇妙。
除了几个小的被大人紧紧拉住外,大家纷纷掏出了手机,拍山的拍山,摄水的摄水,还有人录着众人欢呼雀跃的模样。
老波第一眼看到石门,嘴里就惊呼了起来,一边点着烟,一边还不忘和大家一样,拿出手机四处记录一下。
我呢,又怎么会对它见外,自然要大大地拍摄一番。
镜头里,只见前面断崖绝壁,横亘在前,高耸入云,不可翻越。
渐渐走近,才发现绝壁并非通天一块,而是左右石壁相互交错,给人一个绝壁封户的假象。
再走近一下,踏上石桥,就能听到叮咚的溪水声响,低头则见一个寒潭,悬在石桥之下。
此时抬头向前看去,则见两面石壁向后延伸,中间夹着一水一道,行成了一个长约二十来米的,天然的石缝通道。
仰头望向天空时,便可以看到罕见的一线天。
只见两边石壁不断朝着天空,无限伸展而去,到了最后左右几乎交错连在一起,留下一道弯弯曲曲的缝隙,投射下来一线天光。
走进石门中的甬道里,耳边顿时嗡嗡作响,水流像是直接灌进了耳朵一样清晰。
说话的时候也是,声音像在翁中响开,变得雄厚而回荡起来。
与以前相比,除了新修的公路之外,这道石门几乎没有多少变化。
让我有些意外的就是,在两面的石壁坑洞之中,竟摆着几个还未成型的泥塑,也不知是谁的主意与手笔。
可能也是想开发一下,这里的自然资源,到最后还是不了了之,留下一点半点的残迹,叫人浮想联翩。
这山通体青石,也没有什么富矿,除了山水俱佳之外,并没有什么值得开发的地方。
不过,若是能连着贯通三道石门的话,似乎也还有一些噱头,至于其代价或许会更大。
至于这第一道石门,却是我很熟悉的。
小学的时候,没少来里参加学校举办的,大型拾柴火的活动。
那时候的小孩子也都野气,说上山就上山,总能在这道石门左右的山林中,砍一捆柴火,然后担到学校里去交差。
倒是我,从来最怕山林中的毒虫猛兽。
因此最头疼这种活动,一旦有了无法蒙混过关的时候,也只能靠着和堂哥搭伙儿才能交差。
因此,对于这道石门来说,我的记忆是苦涩的。
不过今天看来,石门周围,以及左右山坡的前面,都已改变了不少。
首先因为修路的缘故,左右两边的山坡,已被铲除了不少,推平做成了零时停车的场子。
四周也宽阔了不少,更是在石门口的旧桥上,又架起了一座宽大结实的大石桥。
石桥也不太窄,若是开车的话,也是可以通过的,里面小寨子里的人家,就把车子开到了自己门口。
二姐夫叫大家把车停在外面,是因为开进去也没地方可停,还不如就停在这里,然后大家再步行进入石门。
大家在石门前拍了好大一圈后,这才心满意足的开始进入山门。
我们带好了零食和设备,尤其是打野菜的竹篮,那可是大姐和小姑最不能落下的。
她俩和婶婶三人,一进山里就想着去打野菜呢,可惜我们来的有些晚了,时间支撑不了她们能走多远。
在大家的嬉嬉闹闹中,我们穿过了石门甬道,等从甬道走出之后,眼前豁然开朗不少。
眼见不远处的山坡上,梯田层层叠叠,有几间土坯瓦房,被翠绿的竹林簇拥着,正飘散着袅袅炊烟。
一二三五六,不多不少,刚好六家,六个小院,六个台阶似的,左右前后,高高低低地重叠在半坡四周。
有的院子远远看着有些荒芜,唯有两三个还颇有活气,似有人影在屋前的竹林桃树下,正眺望着我们。
那是谁我并不认识,即便认识,人家也不认识我了。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这里曾住着的同学们,也都搬走了,剩下的几乎都是安土重迁的老人,与其他村庄并无不同。
我们的大部队,很快便过了石门,走进了整个小寨里面。
二姐夫这些年没少来过这里,正在门外悠闲的人,还与他们挥着手打招呼呢。
大姐夫统领着大家,带着队伍齐齐整整的向更深处进发。
倒是我们四人最散漫,边走边照相,似要将整座山都装进手机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