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化解危机,到达岭南 (第2/2页)
朱樉都懵了,问道:“这么大一个县,一年就交这么点赋税?”
向海哭丧着脸道:“就这每年最少二百八十两,都还是下官想尽办法凑出来的……”
好吧!
朱樉服气了。
他也确定,自己确实是被发配了。
就这么一个地方,简直是鸟不拉屎鸡不生蛋。
“整个番禺县,有多少人?”朱樉沉吟片刻后,再度开口。
向海答道:“五年前的捡籍,统计出来的是共有七千三百二十一户,人口总计五万八千余六十三人。”
这么贫穷的地方,想不到人倒是不少。
朱樉问道:“百姓生计如何?”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向海的回答,也很现实。
太真实了。
那没得靠的,岂不是要饿死?
不对呀!
岭南的气候,十分适合耕种啊!
可是,朱樉一路走来,都没见到有多少水田。
这是怎么回事?
“百姓为何不种稻谷?”朱樉询问。
“种啊,而且还一年三熟,可是岭南这个地方,谁都不管,也没有商人愿意往来,老百姓种稻谷,也就是糊口而已,因为在岭南,稻谷根本就卖不出好价钱!”向海解释了一番。
朱樉听明白了。
正是因为这儿朝廷不管,也没有商人会来岭南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所以百姓们种粮都是够自己一家人吃就行,根本就没有售卖的途径。
很自然,稻谷也就不值钱了。
此时还是明初,岭南又是历朝历代都不受中央王朝重视的地方,自然是无限落后的。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这里的百姓虽然穷,但却不至于饿死,而那些被发配到这里的官员们,在见到本地的百姓根本没油水可捞,而且民风也颇为彪悍,多半也贪不起来。
穷山恶水出刁民。
这儿的民风,有多彪悍呢?
朱樉在路上就了解过,整个岭南都是一样的村落社会,那些大大小小的村落就好比一个个部落一样,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就连官府衙门他们都敢对峙,各村落之间还经常存在斗殴行为。
而且每次一打起来,都是大规模的斗殴,死伤大有人在。
比如朱樉在路上就听说了上个月,两个村落的人因为争夺水源的问题而大打出手,结果双方居然都出动了几千人,连孩童都上阵了,打得不可开交,最后死伤上千……
这样的事情,简直是目无法纪!
但是在岭南,却无人能管得了。
其实,向海说番禺本地没有富商,应该是真的。
但是富人,肯定有!
那些村头,便都是富贵人家。
和向海聊了一番,再结合朱樉他自己了解到的那些信息,很快朱樉便想出了一个计划……
必须要将村落社会连根铲除了!
要不然,以后他在这儿不论想干什么,恐怕都行不通。
因为只要那些村落不配合,那么肯定政令不通。
这也是为什么,朱樉要修路,可是县令向海却表示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过眼下,路还是要修的。
向海没有办法,但是朱樉有。
因为朱樉有钱。
他让向海马上发出告示,要修缮县城道路,并且答应给出十分丰厚的工钱,每人每月的报酬是三两白银。
三两!
这可是岭南百姓,一年都难得赚到的收入了。
连向海都十分震惊,说道:“殿下,这给的工价也太高了吧?”
“你只管去,记得在里面添加一条,一个月之后再发工钱。”朱樉打发向海做事去了。
可是到了晚上,向海却有些垂头丧气地回来告诉朱樉:“殿下,告示已经发出去了,可是一整天也就不到二十人前来应征。”
“这是怎么回事?”朱樉眉头一皱。
向海没有回话。
不过,朱樉却猜到了,沉声道:“是那些村头,不让人前来应征吧?”
“还有,许多人也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向海小声嘟囔着。
在这个地方,看来官府都没什么公信力啊!
朱樉表示自己明白了,然后说道:“无事,这儿有一些银两,你拿着去买些粮食来,让那些人先开始修缮道路,必须以青石铺路,先给我将衙门前面这条路给修好了!”
向海拿着银钱,退了出去。
第二天,向海这个本来就无所事事的县令,亲自带着这些工人开始修缮道路,朱樉要的青石,附近的山谷里就能开采,倒也不难,就是人手不太够,所以进度十分缓慢。
整整一天,也就将衙门前面铺出去了两米左右。
可是朱樉这里,却得到了两个积分!
朱樉笑了。
“那个系统给的新手礼包,终于能打开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