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登岸了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s.cc,最快更新大明:家祖朱重八!
数日之后,解缙复旨。
到了码头才刚一下船,便有一大群围了上来,这些人不乏有青衣小帽的小厮,更有身着儒衫的儒生士子,甚至已有官身之人都有。
这样的大典举世瞩目,除了编纂官们负责排版校对,还需不少刀笔小吏们誊录。
因而,有官身的谋个排版校对,没有官身的小吏能挤个誊录的差事也是不错的。
反正只要大典落成,即便不能在上面留意名字,也能在同僚中高人一头,甚至还能在族谱中记录这一荣光。
总之一句话,这一差事是非常值得挤破脑袋钻营的。
不过可惜,解缙并不买账。
当得知这些人是因他做了总编撰来做投名状的,解缙不管身份高低贵贱,是亲自来还是派人来,一个都不见便都打发走了。
还有人想要追上去让解缙留个印象,直接把手中名帖扔到了解缙轿子里。
片刻,解缙落轿。
还以为那人的办法管用了,有人眼巴巴的正想要群起效彷之际,解缙长随举着那名帖,问道:“苏州沉超是谁?”
片刻,一腰有些句偻之人走出。
“在下沉超,中县试后任衙中吏员二十三载...”
县试之后,还有府试和院试,之后才是乡试,乡试后被称为举人,有做官的可能。
学而优则仕,人读书的主要目的无非不就是做官而已。
这人要是有往上考取的机会,干嘛只甘愿做个刀笔小吏。
一看就是多年不第,想要借此机会扬名。
解缙那随从和解缙的脾气差不了多少,也不管得罪人与否,没等沉超把话说完,便把手里的名帖扔了过去。
“我家老爷说了,大典的编撰是货国之大事,如何选拔他自有计较,谁若再搞歪门邪道,一律全都不考虑。”
“苏州沉超,你不用报名了,只要我家老爷是总编撰,你就不可能被选中的。”
这话一出,众人暗暗庆幸。
不被选中也就罢了,这要是被个随从当场斥责,还不够丢人的呢。
只有沉超脸上变化莫测很不好看,他倒是想回击过去,但不说解缙早就走了,根本就不给他这个机会。
不过解缙即便留下,人一个官身他一个吏员,从哪看他都没有这个资格。
在众人一年唏嘘中,解缙头都没回便扬长而去。
解缙素有才名,不少人都听闻过他的脾气,一个都敢给被天子定了谋逆之罪的辩冤之人,对他们有这种态度并不稀奇。
望着解缙一行渐渐远去,众人也只能独自兴叹。
而还没等解缙回家,朱允熥便收到了码头上的这一消息。
倒也不是故意去监视解缙,只是因为富明实业有批货要运,徐行全亲自过去监督,恰好看到了解缙把那些人都赶走。
编撰大典需富明实业出钱,解缙作为大典的总编撰,徐行全也就恰好说了一两句。
听罢,朱允熥笑笑不置可否。
正是因为解缙的这脾气,他才能放心把大典的编撰让他去做。
要是变成门生故旧说辞请托攀交情的地方,谁还能把全部心思放于编撰之上。
而在次日,解缙与朱标复旨之际,朱允熥也已经提前和朱标说过了码头上的事情。
朱标担心解缙太执拗了会得罪人,也不得不劝道:“编撰工作需要一丝不苟,同样也需要同僚和睦,望卿能明白。”
老朱欣赏解缙的才干,没少在解缙身上下过苦功,想要让他回乡磨炼性子然后能有所成就。
但,很显然解缙没多大改变。
对朱标这番开口婆心的劝说,解缙仍还是那副澹澹的态度,回道:“臣遵旨。”
答应是答应了,如何践行就难了。
“你选取百人,把编撰的事宜组织起来,同时朝廷也好下旨,请地方送孤本典籍进京。”
“纸张不易保存,为了后世子孙我辈更应努力,凡孤本典籍即便誊录也还要加以珍藏,绝对不可有丝毫的损毁。”
“同时朝廷也会安排有经验的匠人一并冲入,负责完成古籍的修复。”
“这些人全部由你带领。”
朱允熥随之开口,安排了近期行动。
“臣定不负所托。”
解缙连谦让都没有,便直接接了下来。
有这样的信心倒也好。
“区区百人编纂还不足以完成这么浩大的规模,编撰之人可有多挑选一些,时间久了也不怕,要做到精益求精。”
最后,朱标又补充。
话句话说,声势多浩大都行,但一定要编撰到最好。
毕竟是要传世的,肯定不能马虎的。
从乾清宫出来,解缙这总编撰就算是正式上任了。
朱标特意从宫中挑选了些太监,做搬理书籍研磨打扫粗使所用。
这些体力活儿本来交给武人最合适,但又怕他们粗手粗脚的办不好事情,只能找宫中的太监去完成了。
这些人体力虽不足,但贵在细致。
而之后的时间,就是解缙对编撰官的赛筛选了。
毕竟是国家级传世的典籍,编撰官们少不了得学识渊博,不能出现一丁点的瑕疵。
除此之外,还要足够的细致,并且性子澹然不能焦躁。
毕竟这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办到的,既想要得名那就得耐得住性子。
在解缙的筛选中,并不考虑你之前是啥功名,全部都得重新考察。
这些人辛辛苦苦求取的功名,本是他们引以为豪的事情,在解缙那儿却变得不值一提,不少对之诟病不已。
还有人甚至上奏弹劾,说解缙不相信朝廷的取仕之道。
既然让解缙做了总编撰,那就是相信他的品行。
无论谁说了啥,朝廷就是不为所动。
很多弹劾解缙的奏章全都被朱标留中不发,这也是对解缙的一种保护。
毕竟三人成虎,弹劾奏章太多,即便不怀疑之人看到这些也难免生出些其他的心思。
而对此朱允熥倒也没那么多时间关注了,他所有的精力都必须得用在疍民内迁之上了。
因为张定边回来了。
在外面跑了近一年的时间,张定边没有了之前的精气神,整个人全透露着疲惫。
见到朱标父子行了礼,得知老朱病了之后,难免生出几分唏嘘之情。
毕竟都是当年的英雄人物,难免会有些惺惺相惜。
三人闲聊之后,张定边重新的坐定,道:“贫僧走了疍民聚集之处,查得有一万两千三百五十户,共计人口有四万八千六百人,基本以捕鱼为生。”
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哪能各个都安分守己,少不了会有钻营之人。
要不归于海盗,要不归于倭寇。
不过大明对海晏河清的苛求会比那些疍民登陆上岸的迫切更大一些,只要不是太过滔天的大罪,不是在收编期间犯下的,也不会非斤斤计较抓着不放的。
“请问他们的安置住处可都准备妥当?”
既然让他们上岸,肯定是准备好了的。
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就是由朱允熥负责的,朱允熥也是毫不推脱的回道:“自是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登陆。”
听罢,张定边有些默然。
“贫僧也不藏着掖着,就实话实说了吧,疍民们愿意上岸是愿意,但他们对上岸后的居所还是有些打鼓。”
话说到这,张定边都不好意思了。
本来疍民们上岸的意思是他提出来的,没想到朝廷都爽快的答应了,反倒是他拖泥带水的好不爽快。
朝廷要做的事情又不是只有这,哪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
张定边一次又一次的,莫不是耍着人玩的。
朱允熥神色不愠怒,正欲要发飙之际,朱标却澹澹一笑,道:“这是应该的,在外三十余年,担忧也是应该的,张将军以为如何打消这个疑虑?”
有了朱标出面,朱允熥也不能反对了。
“这次随贫僧来了代表,他们欲在考察之后再做上岸之举。”
“好,可以!”
朱标倒是好说话,当即应了下来。
“实在不好意思!”
见朱标如此,张定边更没脸了。
要单只是陈友谅部,那以他的薄面素有的问题便都解决了,但关键在于还有不少张士诚的人。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两部的人马已经融合在了一块,根本不分彼此了、完全没办法只让陈友谅部上岸,而不管张士诚的了。
“允熥,你安排一下。”
朱允熥没马上应答朱标,反而问道:“这之后再没有别的要求了吧?”
张定边尴尬一笑,点头道:“没有了,贫僧已与他们说话,在确定给他们的居住环境不虚之后,他们马上就组织登陆上岸。”
朱允熥不满归不满,倒也理解张定边这么大年纪来回奔波的不易。
“要是不嫌舟车辛苦的话,孤随时可安排人带他们去北平。”
都是干力气活儿,哪会有辛苦一说。
“不苦。”
“让他们马上就去。”
不用问那些人,张定边便直接定下了。
去海外走了一趟后,他越发感觉他现在精力的不济了。
而且又有老朱的突然病倒,他实在担心他突然就撒手人寰。
现在的他是疍民上岸的中间人,要是他没在了,很有可能会中途夭折的。
老弱妇孺加起来四万余人,但真正能战的也就只有不到一万而已。
而且,这么多年不休兵备,根本没可有任何战斗力可言,又如何能是大明的对手。
以大明庞大的实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歼灭。
他实在是不想看到这一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