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s.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大明:我教朱元璋当皇帝 > 第六十三章空印案

第六十三章空印案 (第1/1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s.cc,最快更新大明:我教朱元璋当皇帝!

只不过,规定终究只是规定,放在现实中,肯定会有一些空子可以钻,当时上缴的是实物税款即粮食,运输过程中难免有损耗,出现账册与实物对不上的现象是大概率事件。而按照规定,账册上稍有错误就要打回重报,江南地区尚好,毕竟离京师很近,可云贵、两广、晋陕、蜀地的官员因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而历史上,朱元璋在发现这种行为之后,立刻便陷入了盛怒的状态,而朱元璋盛怒之后的后果,依照《逊志斋集·卷二一》所载:“洪武九年,天下考校钱谷策书,空印事起,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系御史狱,狱凡数百人,牵连近千。”听起来似乎不多,毕竟比起明初其他三大案动辄涉及数万的人数,可其影响绝对深远。纵观四大案发生的时间,其中空印案似乎便是朱元璋第一次开始大开杀戒,正是从空印案之后,朱元璋才发现,原来即便他杀了这么多人,这朝廷竟然依旧能运转下去,自此以后,所谓文官集团,对于朱元璋来说不过便是想杀就能杀的存在,再也没有任何砝码。不然,若是洪武后期时的朱元璋,在发现空印案这种欺罔行径,所死之人,绝对不可能只有这么几个。而同样,这空印的传统,其实自元朝时便已经存在,只不过历史上在洪武九年才被发现而已。因此时间上,也正好能和杨宪所求对应的上,李泰理清了思路,面对失望的杨宪,笑着说道:“杨大人莫急,我这里正好有一桩足以让圣上震怒的案子,不知杨大人可有兴趣知道?”杨宪的眼睛再一次亮了起来,急忙言道:“是何案子?”“杨大人可知这各地官员的空印传统?”杨宪皱眉,言道:“此事倒是知道,只是不过是挂个空印,又算得什么大案?”杨宪的想法其实很正常,历史上对于空印案的评价,也多是朱元璋矫枉过正,不过是偏远地区的官员为了图一个省事,为何要枉造杀孽。可实际上这种言论却是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便是人心。所谓什么官员害怕麻烦,数据不对就要重新回去盖印,因此提前挂上空印,全然是扯淡,空印案相关的那些文件,是各地方钱粮地税,土地面积,户数人口这些数据。这种数据,随便一个数字错了,那所影响的百姓便是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事情,那些官员会不仔细核对,而是拿着错误的数字去和朱元璋交差?更何况,古代的社会风气,一向是民不举官不究,所要处理的事物实际上根本没有多少,更何况一个县衙,算上两班差役,少说也有几百人,这么多人统计了一年的数字,竟然还会出错,而且还不是个例,越是偏远

,越容易出错,所以不得不挂上空印?这是完全把朱元璋当成傻子糊弄了。李泰不信朱元璋这种聪明人会用一个前朝时便存在的习俗大做文章,因此,笑着对杨宪说道:“杨大人,挂空印之举,往小了说那见不得台面的陋俗,可要往大了说,那就是欺君之罪,而且还是众多官员联合在一起的欺君之罪!”“我不知道杨大人是否去过地方县衙,只是还望大人好好想一想,那些地方官员们因为害怕账目出错,所以提前挂上空印的举动,到底是真的总是会将数字算错,还是因为吃空饷,苛捐杂税,贪污公款之后,其账目上的数字与户部统计对不上账,才不得不如此。”“若是杨大人还是不信,不妨去京县的县衙看一看,为何同为县衙,天子脚下的县衙,在这种方面的账目,却是从来未曾出现过错漏,难道这京县的县令,天生便比地方县令更能干么?”李泰的话顿时让杨宪陷入了沉思,这种事情其实根本就不难想,只不过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罢了。而朱元璋却是不同,出身低微的他,那些地方官员玩弄的把戏,只怕他早就司空见惯了。而最重要的是,李泰下一句话,顿时让杨宪有些毛骨悚然了起来。“杨大人,这些地方官员们在空印这件事情上是否贪腐,暂且不说,只是我可听说,最近户部统计之日,那些拿着税册前来汇报的地方官员们,在数目不对的时候,可是会拿出空印,当场更改数字,这种行为……杨大人觉得,圣上知道此事,会不会震怒!”听到这里,杨宪突然猛地站起了身,浑身激动的颤抖,李泰所说的话,半点都没有说错,这种行为他也曾经听过。此案绝对会让朱元璋震怒,而朱元璋只要一怒,杨宪他推进司法改制的建议,便有极大的可能会成功。“李小友,您大恩大德,我杨某实在是难以想报,不管此事能否成功,还请李小友,不,李先生,受我一拜!”杨宪激动的说完,而后便又对着李泰恭恭敬敬的躬身一礼,只不过比起上一次汪广林对李泰行学生礼,杨宪的礼节多了一丝奉承的味道。而李泰已经习惯了这群人的姿态,索性也懒得躲了,大大方方的接受了杨宪的膜拜。而后等杨宪又一次落座时,杨宪的心思明显已经不再李泰的身上了,此时的杨宪,恨不得立刻飞回家中,写下奏章上奏给朱元璋,而后便已经开始幻象起自己未来变法成功,名留千史,甚至于被在文庙塑了金身,享万家香火的场景了。只不过杨宪也清楚,若无李泰点拨,他这辈子恐怕都没有这个机会,别说能在文庙立相了,他想要名留千史,大概率也只有遗臭万年这一条路来走,因此杨宪可还记得,李泰曾经说还有一事相求,对此,李泰自然不敢怠慢。“李小友,空印一事,我已经记下了,

就是不知道小友你刚刚所言有求之事,不知我到底有什么能帮到的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