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福建光复 (第2/2页)
赵正大悟,道:“陛下确是说过,统一天下后,要在朝廷中文武分治,共为社稷出力!
堵尚书好深的心机!本都督差点上了他的当了。关健从表面看,他出的计策还真是为陛下考虑。
文官当真可怕,这套路玩起来令人难以察觉。”
明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文官集团独大,武将地位极低的时代。
宋太祖赵匡胤开始重用文官,使宋朝形成了文臣多于武将,军事力量薄弱的局面。最终,在面对外族的入侵时,宋王朝不堪一击,走向了灭亡。
明朝的建立,可以说也是依靠了自身强大的战斗力,不过,有了宋朝“重文轻武”导致王朝灭亡的惨痛教训,明朝应该会引以为戒。
但不可思议的是,明朝“重文轻武”的现象比起宋朝非但没有杜绝,反而愈发严重。
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还是比较重视武将的。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贫寒,穷困乞讨的生涯磨炼了他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品行。
在参加反元义军之后,他身先士卒,屡建奇功,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此后,朱元璋的势力逐渐发展壮大,横扫了陈友谅、张士诚等部,并举兵北伐,彻底摧毁了元朝势力,使得元朝政权最终被瓦解。
所以,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朱元璋深切的体会到了军队的重要性。
此外,两宋时期重文轻武造成中原王朝积贫积弱走向衰亡的惨痛教训,让朱元璋感到要想巩固国防还是离不开武将。
朱元璋对武将的重视,体现在官员等级的划分上。
在建立明朝后,为了维护皇权,他直接废除了宰相。所以,在中央官员中,全国最高军事指挥官五军都督就成了最大的官,级别是正一品。而文官最大的官是六部尚书,级别是正二品,并且,文官官级要升为正一品,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朱棣统治时期,国力强盛,政治稳定。在朱棣去世后,朝廷基本上不再对外征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国家建设上。
随着形势的发展,大学士的权力逐渐凌驾于六品尚书之上,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内阁权力的扩大,使得五军都督的权力受到了抑制。武将们虽然官至一品,但不过是徒有虚名,实际权力比起大学士,简直是相差甚远。大学士掌握了实权,品级自然也得到了提升。
另外,地方上的武官相对来说,是比较惨的。当时,社会国泰民安,国家对军队的需求显得不再重要,使得武官的权力随之降低。
一个管理一省军队的都指挥使,管辖人数也不过几十万,而一个省的布政使,官级虽低,却管辖着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人口,权力大小自然是不言而喻。
地方行省三权分立后,渐渐出现了监管不力,办事拖拉的现象,使得巡抚制度随之而生。巡抚成了地方上的最大长官,一般由文官担任。
这样,上有朝廷大学士,下有地方巡抚,文官势力在全国滋生蔓延,发展壮大,使得重文轻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武将地位一落千丈,跌到低谷。
名将戚继光在写给首辅张居正的信中,自称“门下走狗”,并送外国美女数名及重金,获张居正支持,才得以平灭祸乱一时的东南沿海倭寇。
可见明代朱慈煃之前武将地位之低。
赵正再无迟疑,立即安排全军做好进攻准备。
经二个时辰激战后,在长汀关下,朱慈煃军东西夹击,歼灭郑芝龙军七万余人,余者皆降。
俘虏朱由崧等君臣三十余人,郑芝龙家族二百余人。
赵正一边飞鸽传书朱慈煃,准备班师回朝,一边等待朝廷派官吏与驻军接收福建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