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大漠布政使司(特鸣谢书友 光阴已老 的月 (第2/2页)
至于明代,为蒙古各部。
这些草原民族以放牧为生,逐水草而居,生产力低下。
当年景好水草肥美时,大漠的草原民族丰衣足食;当天灾发生时,大批牛羊饿死,这些草原民族便在生存驱动下,大肆南下入侵中原。
要彻底消除草原民族对中国的危胁,光杀是杀不尽的。
唐朝时,经太宗、高宗之世,将突厥人远逐,逃亡至欧洲,然而大草原的真空一出现,又被辽东的契丹所填补占据。
想要长久将大草原置于中原汉王朝治下,根本还在于能让这些游牧民族丰衣足食。
大草原夏秋水草肥美用之不尽,到了冬春却又无草可食,破局点在于如何存储草料。
民以食为天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朱慈煃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青贮法”。
青贮饲料始于古埃及文化鼎盛时期,早在4000年前埃及人就在石制容器中青贮小米。在罗马帝国时代已应用于青绿饲料的贮芷。
在我国,据历史资料记载,远在南北朝时期(距今约1500年)就开始采用很完备的干草调制和贮存方法。
元代《王祯农书》和清代《豳(bin)风广义》中记载有苜蓿、马齿苋等青饲料发酵方法,其实就是青贮原理的应用。
朱慈煃回忆了几遍前世中的“青贮”技术,用笔记下了“青贮”的几个要点:
其一:原料要在营养成分好、产量高的时期进行收割和加工。如苜蓿草、三叶草、苕子、蚕豆苗等在孕蕾至开花初期收割。
其二:制作合格的青贮窖,青贮窖的形式不一,有圆形和长方形。窖必须高于地下水位50厘米以上,长方形四个角必须做成半圆形,这样容易压实原料,便于青贮料下沉,排出残留空气,内壁一定有一定斜度,口大底小。还要远离河沟、池塘,以防漏水、漏气等。
其三:原料切短,含水量适宜。
朱慈煃印象中用带棒玉米做基料,效果会很好。
考虑全面后,朱慈煃当即分别写信给内阁和孙传庭,让内阁派官吏和驻军前往大漠建立直接统治,打通并修建内地输送粮食材料商品的道路,同时派工部农业技术人员一同前往,试验朱慈煃“亲自”研发的“青贮法”。
信中附了“青贮”技术的要点。
朱慈煃在库伦城设“大漠布政使司”,大漠草原皆收为“皇庄”牧场。
大漠布政使司下辖三十二州府,以示直接统治的决心。
致孙传庭的信中,朱慈煃令第二、第三兵团暂驻大漠,扩建库仑城为可容纳百万人口的大城。
并在水草丰美的十多个地点选址建城,等待朝廷派遣的人员到来,届时再由朱慈煃决定行止。
朱慈煃笔走龙蛇,写好两封信后,交给顺天府皇宫大总管曹化淳,派夜不收飞鸽传书至内阁和大漠。
在“青贮”技术试验成功前,由户部运粮至库伦,以备冬季枯草期时牧民缺粮。
对于蒙古牧民,任其自由放牧,严禁军士抢掠,亦施以二成的税收,以马匹、牛羊肉等折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