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鲁人问仁 (第2/2页)
鲁人将其中事件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说出,昱也明白了他为何而杀人。
激愤的情绪、过激的行为、言语的挑动,这些原因让好礼的鲁人当街杀人。
“我明白了,所以你们来此就是为了向我求助救出伯仁的?”
姬昱并不排斥救人,可他也厌恶杀人;对于伯仁的行为有一种自然的鄙夷。
虽然伯仁是为了他的名义而杀人,可杀人的事实就放在那里,被抓去牢狱自然是应当。可他们说过,伯仁并不没有反抗,反而等着褚师将他带走,这一点让昱倒是有些许欣慰。
鲁人甲说道:“伯仁在被抓走之前所期望的是能够与您见一面,希望当面能够求问您仁的道理。”
鲁人乙说道:“伯仁带着必死之心自愿舍身取义,不过我等作为他的友人,希望您能够帮助他离开牢狱。”
鲁人丙说:“伯仁还期望我们能够来此看看您是否有传闻中的那么有仁义,还要我们问您,他所作的事件能不能当称一个“仁”字?”
“我觉得,仁义是人所定义,却不是能够用言语就能说明的。
我就算说得再有道理,也不是仁,更不是德,也就只是说说而已,真正的仁,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
如同三皇五帝安定了世道、大禹治水平息了天灾、文王武王建立周、周公制礼,这些都是实践之后才称呼的大仁,如果没有他们所作出的行动,又怎么能够称为仁呢?
当然并不是只有大仁才能称之为仁,小仁也可称仁。
我之前与秦使曾经论仁说到过,身份贵贱之人都可称仁....”
三个鲁人越听神情就越为激动。
“您果然是我们要追随的仁者,请您收下我们作为门客,我们想要为仁德而侍奉您!”
“你们都有自己的国家,留在这里侍奉我怎么可行?家中可有亲人妻子尚在?族中同胞可需要你们帮助?你们跟随我又会不会中道而返回鲁国?这些你们想过了吗?”
羞愧的三人说道:“我们是因为国中有着流言导致的内乱而离开鲁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让国人不再因为是非而争吵的方法,我等在路上就觉得施行周礼又或崇尚贤人才能够扳正这样的世道。
我们这些鲁国的读书人没有别的本事,只能去外国找寻,而我们四人就是因此而想要投奔您。”
姬昱了解到如此的情况又忍不住叹息。
“好好的找寻救国之道怎么就在半路上就做了错事呢。”
鲁人甲连忙想以为维护王孙的名义为由,可话在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伯仁他确实是杀人了,这是不可否定的。
三人正是失意之时,却听到了王孙昱在招呼他们。
“走吧,伯仁不是想见我一面吗?坐我的车一起去吧。”
“啊....”
三人怎么也想不到,王孙竟然会带他们一同去牢狱之中,难道王孙真要救伯仁吗?可是救了伯仁就说明王孙并不是仁者啊。
一个包庇杀人者的人,怎么可能是仁者呢?
马车只能容纳三到四人,多者则行动不便。
姬昱叫来了家中的两乘马车,带着鲁人就往城中牢狱的方向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