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梦境 (第2/2页)
一个女孩的声音惊喜的声音划破宁静的空间。
“啊…妈妈醒了,爸爸快看。”一个看上去5岁左右披着头发穿着一件粉色衣服的小女孩,拉着一个满脸疲惫,但眼里充满希望光芒的男人冲进了病房。
两个护士跟着男人身后也冲进了房间,摆弄起病床边的设备起来。
一个身高一米八,戴着金丝眼镜的男医生跟护士也走进房间,走到病床前,看着病床上睁着眼睛,眼里一片迷茫的女人,抬手在一个本子上刷刷地写着什么。过了十多分钟之后转身走出了病房。
医生回到办公室后打开自己的电脑看着电子病历上短短的几行字:
病人:张小琴年龄:29岁
入院原因:母亲去世,在赶回娘家路上出车祸。天华市医院检查未出现脑部外伤,脑出血等异常,判断为昏迷后自我意识封闭,潜意识不明原因无主动醒来意愿,转入我院。
治疗方案:保守治疗,亲人近距离接触有一定几率唤醒。
看着上面的文字,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的刘医生陷入了沉思。
这种昏迷现象,患者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的病例一般很少出现,但刘医生也是见过几例的,一般要么醒不来,要么需要亲人长时间陪伴后,慢慢恢复过来。
像这种入院才不到半年,亲人来的时候也不多,这么快就恢复的情况,刘医生还是第一次见到。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封闭内心的人这么快醒过来呢?
怔了半晌,刘医生还是在病历下方写下了:未知原因苏醒,建议继续住院观察一周。
在病房的隔壁,一个年轻的身影从一个护工的临时床铺上醒来。听着隔壁小女孩欢快地叽叽喳喳的声音,少年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他叫卫小闲,今年17岁,是这家护理院的护工。如果隔壁刚刚醒来的病人还有刚刚梦里记忆的话,看到他的脸一定会惊讶到从床上跳起来。
没错,刚刚梦里的少年就是卫小闲。
卫小闲得父母在他才模糊记事的时候就在一次事故中去世了,在孤儿院长大的卫小闲,从小就不能真正正常地做梦,他做梦都是清醒的。梦中自己的意识他都能轻松操控,自从发现自己做梦和别的小孩不一样以后,他就渐渐变得孤僻起来。
因为梦中的一切和冰冷的现实对比是那么的明显,而且梦中父母还在。虽然面容模糊,虽然随着年龄的渐渐变大,梦中父母的样子越来越像孤儿院隔壁小胖子刘鑫的爸妈。
卫小闲在孤儿院院长的书房中也看过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比如一百五十年前联邦心理大师李德的《梦境解析》还有武荣的《心理学入门》等一些书。对于这种现象,卫小闲有自己的解释,更趋近于武荣和李德的说法的一些取舍和融合,是心理欲望和缺失的心理补偿。毕竟看着小胖子经常拿着食物在孤儿院门口转悠时,他是非常羡慕的。
对于清醒的梦境,卫小闲有研究。普通人在半梦半醒之间,你可以发现你有两种意识,一种是日常的意识,一种是梦的意识。前一种主要由思想构成,而后一种主要是象征形象。
在由睡眠转入清醒时,梦的意识渐渐消散,日常意识的声音越来越强,同时,你也许会不自觉地长吸一口气。这长吸一口气的动作是从睡眠转到清醒的一个显着标志,然后你睁开眼,醒了。
而要做到清醒的梦,你要尽量让这两个意识并存。在清醒的梦中,会有一些思维活动。如果这种思维太长,人就会离开睡眠状态。所以,要保持在清醒的梦的状态,就要注意不要让思维太长。
因为连贯的逻辑会让你的大脑全力开动,一旦大脑全力开动,你人也会清醒过来。
如此利用半梦半醒状态让自己不睡,不醒,浅梦。就可以成为清醒的梦。
普通人要想在睡眠时候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必须要在内心树立一个“梦标准物”,比如说陀螺,这种现实中很少或者很难出现的事物。这也算是要进入清醒梦境的门槛之一。
而卫小闲不同,他从小就是做的清醒梦境,所以根本不需要“梦标准物”这种手段,只需要维持梦里的情绪波动不要太激烈,避免从梦里醒来就好了。
甚至他还能在梦里进行逻辑思考,而不会因此醒来。
其实仅仅是做清醒梦这种事情的话,卫小闲也不算太惊讶。卫小闲怀疑是不是小时候父母出事时候,被撞到了头部,造成无法正常深度睡眠造成的。
最让卫小闲惊讶的是,在大约7-8岁开始,他会进入一些奇奇怪怪的无法完全掌控的梦中,起初卫小闲并不知道那是什么。直到有一次小胖子刘鑫,拿着一只香喷喷的鸡腿跑到他面前问他
“你昨天晚上是不是抢我鸡腿了”
然后神奇地说出当时的一些细节,与昨天晚上他做的梦一模一样。然后小胖子继续说
“今天早上我告诉我妈妈,我妈妈说让我跟你交朋友,你就不会抢我吃的了。”
一边说一边大方地把手里的鸡腿递给了卫小闲,于是他有了人生中第一个朋友。
同时在卫小闲试过几次以后,渐渐发现这些无法完全掌控的梦境是别人的梦境。后来长大以后,他将这个事件理解为集体潜意识的相互影响。甚至在多次尝试在发现一些改变别人梦境的规律和方法。
自从有了朋友以后,这个孤儿院中的只会躲着看书睡觉的怪孩子。开始慢慢地会简简单地与人交往了,同时往隔壁刘家跑的时候也慢慢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