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忽悠 安排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s.cc,最快更新这个魏延不一样!
第144章 忽悠 安排
待明了魏延对太守、郡尉、都督等职权的划分后,刘备也明白为什么魏延会让杨松、阎圃来治理汉中,而不是另寻他人。
首先刘备进兵汉中,是以益州牧的名义,而汉中一直都属于益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汉中之民仍属于刘备这个益州牧麾下。
正因如此,刘备大军在挺进汉中后,就算发现一些有投曹之意的官员,刘备、魏延都未曾兴起过杀戮,这样一来,就导致汉中的吏治体系保存的非常完整,除了几个大将战死外,余者皆无损。
所以,不管刘备是否愿意,千金买马骨的事他都必须做,对这些汉中官员的安排,他只能以高官厚禄待之。
这些是客观原因,刘备和魏延不得不这样做,不然以后投降的士族会越来越少,毕竟人家主动投降不就是为荣华富贵么。
至于主观原因,很简单杨松乃汉中本地士族杨家的家主,而杨家又是汉中最大的士族,若杨松为汉中太守,会安汉中士族的心,对快速恢复汉中的经济、民生起重要作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汉中经过魏延、伊籍连续八个月的移民,人口从巅峰的六十万人,已经下降到三十万人左右,相当于移空了半个汉中,而且人口还在不断的减少。
另外还有一个刘备不知道的原因,就是在魏延的北伐计划中,汉中就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可以,那就任命杨任为汉中太守,阎圃为汉中郡尉,不过都尉的人员尚未确定,新成立的上庸郡也继续由官员去管理,不知文长有何建议,还请速速道来。”
想明白关节后,刘备也对魏延的安排无异议,这次南迁已经把汉中的精华带走,留下的土地真的不重要,毕竟没了当初那条河,就算韩信转世也出不了汉中。
“黄老将军虽年事已高,但依旧能在石泉大破曹军,生擒曹军大将夏侯渊,在汉中、关中一带可谓是声威赫赫,不失为一员上将。
汉中作为出蜀通道,关乎着益州安全,乃为兵家必争之地,我等必须遣一上将受之。
如今黄老将军在南郑、阳平关驻守,我想督使汉中的重任除了黄老将军外,几乎无人可顶替,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魏延的意思很明确,汉中不设都督一职,所有兵权由黄忠以征西将军之权掌握,如此一来,就算治民、刑罚之权被汉中之臣掌握,但他们就像没了牙的老虎,将任由魏延搓圆揉扁,根本没能力反抗。
“至于上庸郡,因其特殊的战略位置,再加上土地十分贫瘠,一年的粮食产出勉强够百姓果腹,根本无法供给大军,上庸驻军的补给都要从荆州起运,走秭归、房陵一线才能抵达汉中。
若同汉中郡一样分设太守、郡尉、都督等官职,地贫民少的上庸郡官员就太过冗余,恐怕对当地的百姓、荆州州牧府而言也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所以臣认为不妥。
不如这样,我等可拜吴懿为平东将军,并在上庸郡设立平东将军府,总览上庸的军政大事,而后再派一智谋之士为副,协助吴懿治理上庸郡,如此,方可使上庸郡为我等所用。”
还记得当初魏延给吴懿的锦囊妙计么,里面记载的内容和汉中之战毫无关系,魏延只是让吴懿以私通曹操的罪名,将安康、上庸二地的豪强杀了干净。
面对不讲武德的两万大军,尽管当地豪强奋力反抗,终究是以卵击石被吴懿全部捕杀。
这些人也不是没想过逃跑,不过吴懿将汉水水运断绝,又掐断几条通往南郑的小径,让这些人绝望不已,只能原地等死,怎一个惨字了得。
原本上庸一带有五万多人,但经过吴懿一旦杀戮、迁移后,剩下的百姓只有三万人左右,为三万多人设立太守、郡尉等官员,别说魏延了,连刘备听了都直摇头,他的钱都来之不易,怎么可能消耗在这上面。
“就依文长之言,我看德昂就不错,在我等治蜀期间,他时常能提出一些不错的建议,在军略上,更是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若遣他去上庸辅助子远,我等可高枕无忧,上庸将万无一失。”
刘备采纳了魏延的建议,并迅速敲定吴懿的副手,就是在益州名声不错的李恢。
这样一来,在小而重要的上庸郡内,有宗室代表人物吴懿,益州派代表人物李恢,再加上供应粮秣的荆州势力,刘备这一手平衡玩得高明。
只不过,好像受伤的永远都是元老派,曹魏势力如此,孙吴势力亦是如此。
“主公英明”
魏延对李恢的感官还不错,有他在在一旁辅助,相信吴懿能更快恢复上庸郡的秩序,上一次的杀戮波及范围有点大,直到现在上庸百姓还没缓过神来,不管怎么说,李恢总比刘封、孟达两人好上一万倍吧。
在确定经略汉中郡、上庸郡的人选后,刘备和魏延便不再聊起公务,开始谈起了家常,至于其他任命的回南郑再决定吧。
……
南郑
回到南郑的第一时间,魏延就以私人身份去拜访杨松,魏延开门见山的表示,为报当年牵线搭桥之恩,他愿意向刘备进言表他为汉中太守。
但是,汉中关乎益州的进出通道,这个位置太过重要,而君在汉中之战中可以说是寸功未立,就算主公有所意动,但内部的反对声依旧很大,特别是州从事法正。
只听前半部分,杨松一张老脸都要笑烂了,他原以为汉中落入刘备之手,就是他们杨家由盛转衰之始,没想到魏延如此青睐他,竟表他为汉中太守,这太让他意外了。
这可是汉中太守啊,就算已经迁走了一半百姓,但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刘备势力中拥有极高的战略地位。
别忘了,太守可是两千石的高官,荆、益二州算下来有太守之位的不过二十左右,看看这些人的履历,哪个不是随刘备出生入死得来的,自己能登临此位实乃苍天眷顾啊。
不对,是张夫人眷顾啊。
但魏延话锋一转,杨松的心也随之跌落谷底,是啊,既然汉中如此重要,益州文武肯定不会让它落入自己之手的,岂有将命脉交于他人之理?。
杨松不甘心,非常不甘心,他们杨家在张鲁时期达到了顶峰,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汉中几十万百姓的生死存亡,可谓位高权重,已经达到郡望士族的巅峰。
然而如今却由盛而衰,不但大量百姓被迁走,连杨家在军中的支柱杨柏也战死沙场,为了家族延续汉中太守他志在必得。
所以,杨松立即放低姿态郑重向一拜,先表明投靠之意,再向魏延询问应对之策。
魏延见此也是满心欢喜,他让刘备将任命隐而不发,不就为了让杨松主动开口,从而更轻松的迁走汉中之民,以及建立棉花种植基地么。
随后魏延开始胡诌
他告诉杨松,原本主公念及杨柏在陈仓道之功,已经答应让他进汉中太守,可那益州从事法正垂涎汉中富庶,便利用主公近臣的身份屡进谗言,致使主公举棋不定。
若想得汉中太守之位理应主动出击,只要汉中不再富庶,那些益州文武也就不会执着于汉中之地的归属,毕竟汉中的定位是军镇,兵权不可能在太守手里。
所以,魏延便向杨松出了个主意,让他主动向刘备进言,请求继续南迁汉中之民,让法正口中的富庶之地不复存在,如此一来障碍尽去,汉中郡太守非公莫属。
魏延的话让杨松迟疑起来,汉中已经迁走近三十万百姓,本来没啥人了,若再迁走一部分百姓那汉中还剩下什么,他这个太守当得有啥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