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力劝张辽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s.cc,最快更新这个魏延不一样!
第174章 力劝张辽
离间计虽好,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就算诸葛瑾此刻赶往成都,并且成功离间季汉君臣,但消息传递需要时间么不是。
也就是说,离间计的见效时间要到明年开春左右,可以目前的局势来看曹军好像坚持不到明年,所以,他们必须尽快出兵缓解曹魏压力。
不过在出兵一事上,东吴上下文武意见不一,双方各持一词争执不休,都各有各的理。
而双方争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万一他们发起荆州之战,季汉立刻放弃攻略荆北转头攻伐东吴怎么办,届时他们拿什么挡虎狼般的汉军。
可别说曹魏攻南郡,东吴攻荆南行两面夹击之策,因为曹军还有像宛城、武关道、均县这类的麻烦要处理,一旦汉军退了,他们肯定优先处理后方问题,怎么可能同东吴夹击季汉。
这一点也得到孙权的支持,毕竟他只想帮曹军解围,顺便火中取栗谋划一下夺取荆州,并不想惹火烧身。
因此,怎样处理襄樊的五万汉军,以及驻守江陵的一万汉军,是摆在东吴面前必须解决的难题,很快,孙权就将目光落到江陵、公安上,听说此二地是由糜芳、傅士仁驻守的。
似乎……
孙权的目光变得深邃,长于权谋的他很清楚,人心这个东西是最复杂的,也是最禁不起考验的,当失去最后的利益羁绊,就是反目成仇的时刻。
……
自季汉取得大胜以来,整个大汉突然平静了下来,三家仿佛都有默契一般,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蓄势时间越长暴风雨就愈加的猛烈。
而魏延再一次离开了前线,前往汉中探望被押送至南郑等待发落的夏侯惇、张辽、夏侯充三人,同时,他也要和法正完善战略部署让东进之策万无一失。
在魏延离开下辩时,曹操从上邽调走万余兵马入榆中,这让上邽的防御相较之前变得空虚许多,倘若此时季汉发兵去攻,肯定会取得不错的战果。
不过魏延并没有这么做,反而让赵云偃旗息鼓,领三千余羌胡义从、步卒一万余在下辩驻守,协助刘巴清查武都郡。
魏延为何要清查武都郡,还不是稀少的人口惹的祸,在府衙内的田亩户籍册上,明确记载了建安二十年(215),武都郡内只有三万多人。
没错,是三万多人,而不是三万多户。
拥有七个县的武都郡才三万多人,平均算下来每个县拢共两千多人,就这么点人口反正魏延是不会信的,至于百姓们去哪了,这有啥难猜的,问问当地豪强、士族不就一清二楚了么。
还有当地豪强、士族不会真以为他只关心战事,而忽略地方民政吧,胆子可真够肥的啊,若魏延不借大胜之威做点什么,难道要留着这些人给自己添麻烦么。
汉中郡,南郑
自汉中之战结束后,魏延已经好几年没来过这里了,不过和之前不一样的是,如今的南郑能感到非常浓厚的异域风情,很多穿着汉服的胡人走街串巷,嘴里操着一股别扭的汉语,惹得店家啼笑皆非。
还有一些胡人女子,嫌弃衣袂翩翩的汉服太过麻烦,直接动手略微改动让其变得更加的修身,能更加展现出婀娜多姿的身段,此情此景,让路过的百姓为之侧目。
通过这些,魏延能直观的感受到治羌策带来的效果,也能证明他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虽然将羌人完全汉化非一日之功,但种子终究会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一天。
魏延在走访时发现,迁移到汉中的羌人,大多是以女子、孩童等妇孺为主,很少见到青壮年,其实这才是正常情况,因为部落里但凡多点青壮就能养活女人和孩子,根本用不着投降大汉。
魏延见此情况,直接以凉州牧的身份发布政令,鼓励汉胡两族通婚,在通婚后会在赋税上给予一定的减免。
同时,魏延再次强调了户籍制度,在双方通婚后户籍将随户主变化而变化,户主若为汉籍,不管是本人还是亲子、外子皆为汉籍,反之亦然。
很明显,魏延这条政令是针对胡人的,毕竟大汉强大、繁荣,天下谁不以自己是汉人为荣,脑子有病才会嫁给胡籍之人。
当然,愿意嫁给胡人的肯定大有人在,但魏延可不会管,正好当做反面教材来警示后来人,不要被所谓的爱情冲昏头脑。
政令一经下发很多官员立马品出味来,于是纷纷以响应车骑将军的号召,不顾家人的反对娶了一房或者几房胡女,拳拳报国之心让旁人为之动容。
一切为了复兴大汉啊!
……
视察完民情后,魏延在府衙分别接见了夏侯惇、张辽、夏侯充三人,对他们三人,魏延也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尤其是后者他连名字都未曾听说,要不是旁人提点他还以为是路人甲呢。
首先是夏侯惇,在和夏侯惇的交谈过程中,魏延能感受到他和夏侯渊的不同。
夏侯渊脾气火爆,过于仰仗自身的勇武,善勇而少谋,相当于至臻版的张飞,毕竟在统御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上,就算张飞骑上赤兔马也追不上。
而夏侯惇则与之相反,他虽同样身负万夫不当之勇,但从不自持勇力反而极其重视谋略,加上他又十分擅长处理政务,导致他明明是个猛将却一身儒将气质,很容易让人忽略他是残缺之人。
因此,两人谈话过程十分的轻松,魏延也没自找不痛快劝夏侯惇投降,反而主动向他透露不会让他前往成都,而是会留在南郑小住一段时间,等时机成熟时再做打算。
夏侯惇何其聪明,有夏侯渊的前车之鉴在,魏延不就是把自己成人质让曹操投鼠忌器,或者说在必要的时刻手下留情,这一点夏侯惇可太懂了,在做人质这方面他最有发言权。
于是夏侯惇向魏延保证,不会乱跑给你们添麻烦,自己就住在太守府哪儿也不去,一副把南郑当成自己家的模样。
见夏侯惇如此上道,魏延自然不会为难他,带着夏侯渊参观太守府,特别是以后要长住的地方着重介绍:
这床,是你堂弟夏侯渊曾经睡过的;
这张案几,夏侯渊曾和汉中王在次对饮;
这把兵器,是夏侯渊在演武场和黄老将军大战所用,反正魏延就恶心一下夏侯惇,满足一下自己的恶趣味罢了,这不过份吧。
而夏侯惇则津津有味听着魏延的介绍,甚至在有些时候还会询问起当时的细节,这可把魏延给噎住了,于是暗道一声晦气后急匆匆的离开了。
在离开后,魏延立马前去拜访张辽,拜访这位先后取得白狼山之战、合肥之战大捷,但一生却充满悲情色彩的传奇人物。
在曹魏,就算张辽的能力再出众,立下再多汗马功劳,但他终究是个降将,始终得不到曹操的完全信任,地位崇高却无实权。
甚至连张辽的征东将军,都是用来堵住他人攻击曹魏不用外姓将领质疑的借口,毕竟哪家的征东将军手下会没兵啊。
在见到张辽后魏延将姿态放的很低,丝毫也没把他当做阶下囚来对待,反而对他十分尊敬,多次让张辽上座以示尊敬。
魏延的态度让张辽受宠若惊,不过他也有自知之明,连忙推辞魏延的盛情,并表示自己不过一阶下囚怎能受此大礼。
不过魏延却严肃的说道:
“将军在白狼山之战中,大军突然与异族骑兵狭路相逢,在众将皆言退时,将军不以自身安危为重陈情力战,此乃大丈夫也。
而后又以劣势兵力,大破乌桓骑兵军团,使袭扰我大汉边地几十年的乌桓再不敢犯境,让边地之民再无性命之忧,此乃贲育之勇也。
此等壮我国威,保我汉土,卫我大汉子民之举,天下英雄无不为之向往。
况且将军在合肥一战,以八百勇士大破十万来犯之敌,两次差点生擒江东之主孙权,这等功绩恐怕孙武再世也自愧弗如。
古往今来的名臣大将如过江之鲫,可又有几人能立下将军这等丰功伟绩,既然如此,又怎能受不起我等一拜呢?。”
魏延可不是恭维张辽,而是说的实话。
白狼山之战若无张辽,恐怕曹操会直接跑路,让幽州沦落在乌桓的铁蹄之下,届时匈奴、鲜卑、羌胡见大汉软弱,绝对会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南下牧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