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派谁去台湾 (第2/2页)
乾隆皇帝点点头,说:“可以。容朕想想。”
行宫太监早已给乾隆皇帝准备好了御座。乾隆皇帝一边落座,一边对其他大臣说:“你们也坐吧,我们大家坐下好说话。”
和珅和大臣们落座后,乾隆皇帝沉思了一会儿,说:“就叫‘四知书屋’吧,各位大臣,你们觉得如何?”
阿桂首先说:“‘四知书屋’好,皇上真是想得妙极了。和大人,你给我们说说这‘四知书屋’的‘四知’是什么?”
和珅笑着说:“阿大人,这个我知道,这次我就不谦虚了。我可以给大家普及一下。‘四知’就是‘知柔、知刚、知显、知藏’。我还可以给大家讲讲'四知'典故出自何处。唐代萧宗时,有一年廷试,就以此为题......”和珅还想把自己的知识卖弄下去,让其他大臣看看他知识的渊博程度,却让乾隆皇帝止住了。
乾隆皇帝看见和珅还要往下讲下去,就摆了摆手说:“和爱卿,你就别再往下说了。我们讨论点正事吧。”
乾隆皇帝一改刚才游山玩水的闲适情绪,突然变得威严起来。
乾隆皇帝说:“各位大臣,朕想听听你们的高见,现在到底派谁去台湾统领兵马最为合适?”
乾隆皇帝说完,首先瞟了一眼坐在离自己身边最近的和珅。
和珅站起来刚要行跪拜礼,乾隆皇帝制止住了。他说:“在这儿不必行君臣跪拜大礼,众爱卿不必拘礼,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来。”
和珅第一个站出来说:“奴才以为,常青是最合适的人选。原因是他曾担任过闵浙总督职务,又在那儿呆过,熟悉那里的地形气候和风土人情,利于开展工作。如果派他去台湾统领军队,指挥作战,一定能够击破匪寇。”
乾隆皇帝说:“和爱卿这样一说,也很在理。朕把常青从闽浙调到湖广,原因就是他在台湾剿匪事情上力度不够,没有把匪寇镇压下去。但是,后来看了柴大纪的奏折,朕才明白了,这些责任也不能全怪常青。黄、仁二提督在台湾镇压匪寇时,贪生怕死,组织不力,不主动出击,各自为政,不能够精诚团结,才导致匪寇猖獗。因此,可以考虑派常青赴台去指挥作战。问题是,闽浙总督由谁来代替比较合适?”
乾隆皇帝的话音刚落,阿桂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启禀皇上,臣早就想推荐一个人了,他就是陕甘总督李侍尧。万岁爷是否还记得,李侍尧在协助老臣处理原陕甘总督贪污军饷一事时,他表现得非常出色,处理问题果断敏锐。还有他在甘肃田五组织民间新回教事件上,也表现得非常好。他微服私访,及时发现端倪,调兵遣将,果断出手,镇压新回教,才是事态没有扩大化,不然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阿桂说的有些激动,以至于上气不接下气,大口地开始喘气。
他停下来,缓了缓,接着又说:“再说常青,我认为不合适。至于常青打仗有没有好的结果,我在这里不敢妄加揣测。但是,就他个人性格来说,常青与黄、任二人相处多年,私人感情一直很好,上下彼此一定有很多扯不清,理还乱的关系。他们之间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派他去台湾作战,不利于开展工作。因此,本大臣认为派李侍尧去比较合适。”
乾隆皇帝对阿桂的话也表示赞成,他点头示意,但是他一时也没有表态究竟让谁去?
他只是端起身边冒着热气,散发着浓郁香味的龙井茶,稍稍呷了一小口,闭目沉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