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教育普及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s.cc,最快更新明世祖,中兴大明!
“号外,号外,川陕光复!”
“吴三桂身死,川陕光复!”
南京街头,报童扬起手中最新刊印的报纸,口中大声叫卖。
街旁酒肆茶馆里,不少人都会叫住,买一份看看。
如今的南京士民,已经习惯报纸这新鲜玩意的存在了,尤其是皇室和翰林院主办的《启民报》,朝廷和内阁通过的最新法令,都会在上面告知。
故而很多商贾、士人都非常关注,对于士子而言,现在大明的取士制度变革很大,不是只有科举进士一条出路,哪里又招官吏人手,都是机会。
比如之前市舶司扩建,就扩招了七百多士子,不少秀才、举人乃至于童生,只要能通过考核,也能穿上官袍,吃上皇粮。
而对于商贾而言,朝廷的政策,往往就是商机。
比如前几日刊登的《民屯令》和《民垦令》,就让许多商贾看到了商机,随着移民入川和分田民屯工作的进行,整个长江以南,短时间内,就要多出一两千万的自耕农。
这些新出现的自耕农家庭,大多原本都是佃农、雇工,获得自己的土地后,对于铁制农具的需求肯定也会扩大。
所以大量商贾云集广东、湖广等产铁、冶铁、制铁重镇,投资扩建生产规模,抢占市场。
小农经济看似自给自足,没有资本市场切入的空间,但其实并非没有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就是手工业品。
历史上,鸦片战争以后,欧洲就是利用工业规模生产对手工业品的压倒优势,切入占领中国市场。
眼下,大明有资本色彩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其一是环广州的珠江口工业区,包括佛山、东莞、香山等地,主要以冶铁、制铁和部分陶瓷工业为主。
其二是湖广至江西、南直沿江地区,长江中段工业区,主要围绕大冶铁矿展开,以军事工业为主,还有部分纺织、被服厂,随着统治中心向南京转移,许多肇庆、佛山周围的军事工厂都逐渐迁移到长江南岸。
广东的工业结构,军事色彩逐渐减退,而民营商业工厂填补空白,走向经济繁荣。
其三就是浙直工业区,以南京、苏州、常州、松江、杭州等传统手工业基地为核心,除了少部分军事工业外,主要以民营轻工业为主。
尤其是纺织业,短短半年多时间,由于朝廷政策的宽松,松江等府的纺织业大为扩张。
酒肆食客们看着报纸倒也没什么太多惊喜,早在前日,从四川远道而来的报捷骑士,冲入城内,一边跑,一边喊,便让全城皆知。
城中群情沸腾,不少川籍、陕籍商贾士子在门前点起鞭炮,噼里啪啦的响了一天。
对于朝廷而言,收复川陕,是日后北伐策略的重要一环,而对于普通士民而言,则意味着心理上的很大变化。
在此之前,明军光复江南以后,一方面意味着大明从濒临灭亡(准确来说是已经灭亡)的境地重新拉了回来,至少可以和北面分庭抗礼。
但另一方面,也导致“偏安”思潮的流行,尤其是许多江南文人,对于北伐收复中原缺乏支持,甚至反对,害怕到时候连眼前的形势都会丧失。
毕竟自古以来,南方统一北方的案例实在是罕见。
很多人心中,现在的朝廷更类似于东晋、南宋那般局势。
但好在这种思潮还没有广泛传播,毕竟明朝不是宋朝,社会的整体风貌大不相同,体现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就是年轻士人大多比较激进,谁要是敢明面上谈什么“偏安”,估计房子都要被人点了。
这次川陕大捷,可谓一针强心剂,陕西已经属于北方了,拿下川陕,就意味着光烈朝已经不完全是一个偏安的南方政权了,彻底将社会中“分江淮而治”的思想涤荡干净。
不过对于看报纸的商人而言,他们更在乎内阁刚刚发布的另一条法令。
月初,随着度田初步完成,江南士绅集团利益受到沉重打击后,朱由榔终于在“大棒”之后,拿出了“胡萝卜”。
内阁正式颁布新的《行社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