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此消彼长 (第2/2页)
李定国就开始着手进攻宿迁的部署。
从淮阳方向直抵徐州,如今主要剩下宿迁和邳州两处。
两县都是依靠着骆马湖和黄河,凭借着两个水域之间的狭小地域,卡主沿河往北的道路。
好在李定国之前不到月余,就突破江北诸多重镇,斩俘过万,携带军威至此,亦让城中守军颇为忐忑。
很快,围城不到十日,宿迁肯定是不比襄阳、樊城了,明军派出由战俘组成的敢死营,挖掘渠道,埋炸药,穴地轰城。
经过改良以后,新的炸药威力比以前纯粹的黑火药要强许多,至少炸这种一般府县城墙,却是用不到以前那种两三千斤之数,只用了六百多斤,便炸出了一个数丈宽豁口。
上千精锐甲士,涌动而入,不出一个时辰,城池便易手。
-------------------------------------
拿下宿迁以后,下一个目标自然是上游的邳州。
但让李定国等人没想到的是,清军居然主动让了邳州,直接撤军往北,退出数十里,直到吕梁山一线(不是山西的那个吕梁山)。
而休整补充完毕以后的光复后军,也在张名振的带领下,抵达永固山前线。
此时,光复左军、后军兵锋,距离徐州城,不过五十里而已。
徐州和襄阳类似,都是连接中国南北的战略要冲。
但具体上却和襄阳大不相同。
徐州地处平原,不是襄阳那种山水形胜,得天独厚的地方。
故而,防守徐州,想凭借一两座城池,扼守关键,就拒敌数十万,是不可能的事情。
必须要在周围数十里,都得部属防御,节节抵抗,方有可能。
只不过瓦克达反复思量之下,又与图海等人商议,最后认为,在徐州与明军决战,断不能一味坐困死守,必须利用清军骑兵优势,于平原之上,伺机突破。
这思量倒也不错,徐州地处淮北鲁南,一马平川,正是铁骑用武之地。
于是乎,按图海制定的策略,徐州战役,清军战略,大概可以用八字概括。
“步守骑攻,城防军通”
即,将步卒主力,包括新军在内,主要置之于徐州周边诸多坚城、营寨之内,变成一根根钉子,限制明军的行动范围。
而骑兵主力,则在各个城池营寨之间,相互奔驰,寻机突袭明军,若成,城中原本坚守的步军就能迅速就近转入进攻,若是不得手,也可以就近撤入城池之内,再寻找下一个机会。
为此,瓦克达还让年轻的骁将,赉塔来统帅正红旗骁骑营、护军营骑兵,而自己和图海,则统帅步军,驻守各城。
其中,瓦克达驻于徐州城,图海则驻于黄河北面的沛县。
当然,最为特殊的,还是独领镶白旗的多罗郡王岳乐,此时却是驻军于磐石山,卡在黄河边上,隐隐威胁光复后军后路,未尝没有想一雪前耻的想法在。
-------------------------------------
“岳乐、图海二人,年少英骁,文武驰通,以败军之际,弱冠之龄,而当大任,虽谓之螳臂以抗王师,然未尝无可称也。”
——《后明史,建虏第二,诸将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