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京师问题 (第2/2页)
以应天府尹连城璧的统计而言,光烈三年,南京刚收复时,外城以内的人口,大概在四十万以上,加上其余京畿诸县,合计人口,大约在八十万左右,这虽然放在整个世界上,也是彪炳无二,但相较于过去南京的鼎盛时期,还是下滑严重。
而现在,经过五年的发展,整个南京内外,总人口已经再次超过百万。
而几个客商没发觉的是,他们喧嚷的讨论声,却是让楼上包间里,同样对此有所议论的有心人听到了。
“存古,你怎么看?陛下真的会就此将京畿迁回北京吗?”
楼上一间靠窗包间内,却是四个去了官袍,只着便服出来放松的年轻官员,在此聚会。
一名三十出头,留着短须的白净青年对身侧人问道
按照制度,大明朝的官员,每月有五天的休沐假期,遇到重大节假日,也能放假。
但在过去几年里,国家危亡之际,基本上都没得到执行,上下官员,那都是全年无休连轴转,不过也不敢说什么,毕竟一方面人天子虽然不给放假,但工资却是涨了一倍多,其次,朱由榔自己那也是连轴转啊,人皇帝都这样了,总不能给你放假的机会吧?
不过这下仗不是打完了吗,光烈七年秋收一过,全国的衙门又都恢复了以往休沐常例,而且按照天子让内阁下发的新文件,假期还增多了,从过去朱元璋规定的每月五日,增加到了每月七日。
但却健全了轮休制度,也就是,这七天是各自不同的,保证同一衙门随时能保证三分之二以上在员。
当然,节日除外。
而那被问的年轻人,则显得更加年少,看起来最多二十出头的样子,还有些娃娃脸。
回应道“以小弟看来,陛下此番停驻北面,却是有不少军国要务必须要在北面处理的,但完了吗,肯定还是会回南京的。”
事实上也的确刚二十二而已,但人家此时却已经官居正六品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
而相陪的其他三人,年岁都比其人大了好几岁,可最高的也就不过刚才发问的这位,翰林侍读,勉强算是平级而已。
只能说人比人,气死人了。
而这位年轻显贵,却是能让绝大多数朝中心怀嫉妒的官员们闭嘴。
因为他叫夏完淳,光烈三年己丑科殿试第一。
这次酒宴,便是其余三位同科进士,过来庆贺夏完淳升迁,并调回中枢的。
光烈三年进士及第后,夏完淳就被分配到了处州府的穷地方,当了个通判。
若是往常的天子,大伙不免会猜测夏完淳是不是犯了什么错,但以这位光烈天子的脾性,这恰恰是重视培养对方的讯号。
光烈一朝,越是边远、艰苦的州县官员,升迁越快。
反之,若是一名官员只能在中枢打下手,反倒是仕途止步的前兆。
刚才发问的,乃是当初乙丑科二甲进士,唤作程贤训,如果说一直留在中枢,却能得到重用提拔的话,那光烈朝只有一个衙门——翰林院。
不同于其他同科进士,程贤训由于在数算上,有些天赋和研究,当初试后,就被主考明算的方以智挑走了,眼下正入翰林院,作为新建不久的数学所负责人。
其人却是不解问道
“贤弟如何这般说?北边毕竟是两百多年的京畿,如今天子盘桓已久,恐怕亦有还都之意啊......”
夏完淳却只是坚定摇头
“不会的,依我看,这大明日后的京畿,还是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