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二)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s.cc,最快更新傻小子文集!
七、合纵连横。在与魏国的战争中,齐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齐国缺乏像李悝、商鞅这样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来提振经济和国力,只有孙膑这个军事家。因此,国势开始衰退。韩国更是差点被灭国,现在只能休养生息,恢复元气。赵楚燕则处于偏安一隅,没有太大的作为。而此时,秦国的商鞅变法已经完成,国力大增,战斗力强大。
如果我们把这个情况比作一个班级,大家原本成绩差不多,但是突然有一天,小秦从倒数变成了全班第一,大家肯定会怀疑他作弊。小秦也不甘心受到排挤,于是他会找几个有话语权的同学,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组成统一战线,对抗那些排挤自己的同学。这个时候,搞关系成了一种风气,战国历史也进入了风云变幻的合纵连横时代。
合纵就是联合其他国家对付强大的秦国,而连横则是秦国联合其他国家瓦解合纵。苏秦和张怡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为了提升自己,他变卖家产,到鬼谷子那里学习兵法和辩术。鬼谷子不仅教授兵法,还教授纵横术,是战国历史上教育界的领袖。庞涓、孙膑、苏秦和张仪都是他的弟子。
苏秦学成归来,立即前往秦国向秦惠王陈述自己的观点。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了秦国的优势,以及各诸侯国的状况。他认为秦国应该联合部分诸侯,逐一攻克他们,然后统一天下。然而,秦惠王听了却显得不太感兴趣,甚至有些疲倦。苏秦感到非常失望,他原本以为自己的话能够打动秦惠王,但现实却是残酷的。
苏秦的父母和妻子也不赞同他追求功名,他们对他的回归充满了嘲讽和不屑。但是,这些挫折并没有让苏秦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兵法,经常熬夜研究,甚至用锥子扎自己屁股来保持清醒。一年后,苏秦再次踏上了游说之路,但这一次他没有去秦国,而是去了赵国。
然而,苏秦在赵国也遭遇了失败。赵国看起来很强大,但实际上却很腐败。赵肃侯任人唯亲,朝堂上都是他的亲戚,整个国家看起来像是一个抱团啃老的家族企业。苏秦的主张并没有引起赵国的兴趣,他只能继续往北走,来到了燕国。
燕国位于北方边境,不起眼,像班上那个默默无闻的学生。在燕王的心中,燕国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国,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然而,苏秦的到来打破了燕王的幻想。苏秦向燕王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赵国和齐国是燕国的天然屏障,如果这道屏障被攻破,燕国就会面临危险。目前,秦国正在与赵国交战,而秦国的胜负并不明显。如果赵国和齐国被灭掉,燕国就会成为秦国的下一个目标。
燕王原本打算送礼给秦王以示友好,但听了苏秦的建议后,他立刻从龙椅上跳了起来,问苏秦现在该怎么办。苏秦毫不含糊地回答:“现在只有各国合作才能与强大的秦国抗衡!否则,我们将被秦国逐一消灭!”燕王同意了苏秦的建议,但其他国家的想法和意见还不清楚。于是,燕王将相印交给苏秦,并给了他大量的车马和钱财,让他代表燕国去各国游说合纵抗秦。
苏秦离开燕国后,第一站回到了赵国。他认为赵国是合纵的轴心。尽管他之前被拒绝了一次,但这次他来到赵国时,穿着非常雍容华贵,代表燕国而来,赵肃侯非常礼貌地接待了他。苏秦向赵肃侯分析了国际形势,并指出现在只有合纵才是对抗秦国最好的办法。否则,如果秦国与韩、魏两国结交,赵国的处境将更加危险!赵肃侯这次听进去了,也同意结盟。但合纵的事情刚刚开始,秦国仅仅盯着赵国,如果被秦国知道了这个事,派兵攻打任何一个国家,各国家之间没形成统一战线,相互之间不能救援,那么合纵计划就泡汤了!
为了拖住秦国,苏秦想到了让他的同窗张怡去劝秦王连横。这样,秦王就会把精力分散到游说各诸侯国与其合作当中,不会注意到赵燕两国在暗中捣坏了!苏秦只想到秦王会分散注意力,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后来他的计划弄巧成拙,张仪真的说服了各诸侯国与秦国连横,苏秦的合纵计划不仅全部泡汤,而且小命也丢了!
张仪来到楚国,怀着一腔热血,想为楚国出谋划策,为江山添砖加瓦。然而,楚国的等级制度非常严重,寒酸的张仪见不到楚王,只能以门客的身份暂时栖身在令尹昭阳的门下等待机会。
有一次,昭阳召开宴会,期间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珍藏的宝玉传给各宾客观赏,谁知传来传去居然不见了。参加宴会的都是达官显贵,只有张仪是个穷酸的门客,因此众人一致认为是张仪偷了这块玉。
众口铄金啊!更何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管张仪怎么能说会道,他都没法给自己辩解。就这样,张仪被打得半死丢出了相府。这时候,苏秦刚刚得到了赵肃侯的信任,正想找机会让张仪去秦国拖住秦王。
于是苏秦对这个可怜的小师弟说:“何必在楚国受气?来赵国吧!师兄我罩着你!”张怡喜出望外,赶忙投奔苏秦。
张仪来到赵国后,却发现苏秦并没有像他所说的那样罩着他。苏秦不仅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还让张仪坐在仆人的位置,吃仆人的饭菜。张仪心里气不过,暗骂道:什么东西?还说罩着我呢?就这么罩着我啊?什么意思?苏秦心里暗道:没什么意思,只是有点无聊,才叫你过来叙叙旧!张怡暗道:你给我等着,我这就去应聘当大官,然后再来揍你!
张怡明白,赵国没有足够的国力报仇,只有秦国能做到,于是他决定投向秦国。进入秦国后,苏秦告诉张怡真相,说他是有意气他到秦国的,希望他不要生气。苏秦还说如果得到秦王的信任和宠爱,他希望张怡不要与赵国进行战争。张怡这才明白过来,并同意苏秦的要求。
在张怡占据了秦王的注意力期间,苏秦赶紧去各个诸侯国游说,结果大家一致同意联合抵抗秦国。公元前318年,楚国、燕国、韩国、赵国和魏国组成的联军攻打秦国。本来,联军的实力要强于秦国,但函谷关难以攻破,联军陷入内部纷争,并被秦国反攻,合纵策略第一次惨败。
张怡这时已得到秦王的重用,如今的秦王也认识到,各个诸侯国的结盟对秦国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他让张怡到各个国家游说,亲近秦国。张怡首先到魏国,告诉他们,秦国愿意归还西河地区给魏国,条件是魏国需要跟其他诸侯国疏远关系,只和秦国结盟。
魏国一听,不出一兵一卒,就得到西河地区是好。只不过,为了一个西河地区,就跟那么多诸侯绝交,这代价也太大了一点吧。然而,不答应秦国,不仅得不到西河地区,恐怕还要遭到秦国的攻打,于是乎,脑子一拍,就想出了与韩、赵二国求救的主意。
接着,与韩、赵二国一结盟,就与秦国打了起来。打了之后,才知道:原来,秦国如此强大,就算魏、韩、赵三晋国家,联合起来,也打不过它一个国家。三国联军失败后,魏韩两国再也不敢公开对抗秦国。
张仪来到楚国,因为他当年在楚国遭受了极大的委屈,所以想来和楚国算账。张仪使用同样的招数,许诺楚怀王,只要楚国和齐国断交,秦国就将商、於一带600里土地归给楚国,从此秦楚两国结为友好邦。
商於地区,虽是楚国的地盘,但它却被秦国强占了几十年。现在,听到与其它诸侯绝交,就能收复失地后,自然是开心极了。于是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可,就在满朝文武都在恭贺楚怀王收复失地的时候,大夫屈原的心中却生起了一阵隐忧,他认为:秦王又不是傻子,他怎会那么大方,整整六百里的土地,说还给他,就还给他?这里面,肯定有诈,只是不知陷阱到底在哪里?
楚怀王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国君,认为秦国是个大国,所以张怡代表秦国而来,一定讲诚信。因此,他单方宣布与齐国断交,并指责齐王忘恩负义,并称田氏篡位是大逆不道,自己不愿与这样的国君为友。齐王得知后十分愤怒,甚至想联合秦国攻打楚国,造成两国的矛盾。
后来,楚怀王派出大将逄侯丑跟随张怡到秦国,领取商於六百里的封地。张怡抵达秦国后便一直找借口拖延不给封地,逄侯丑在秦国等了三个月都没有拿到任何东西。最终张怡装作没事人似的说六百里的土地并准备好,只有六里的个人土地可以赠送。情况突变,逄侯丑被迫返回楚国汇报,引起了楚怀王的愤怒和憎恶,认为张怡是反复无常小人。
楚怀王本可以向齐国赔罪以修补两国关系,但他却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想要发动攻击秦国以夺回商於的六百里地。然而,楚国的计划失败了,他们不仅没有夺回土地,反而失去了汉中六百里土地,导致楚国遭受了重大损失。由于楚国元气大伤,秦国也认为逼得楚国太狠,毕竟它的国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灭楚的地步,灭楚时机还没有成熟。
为了缓和关系,秦王向楚怀王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拿武关之地换取黔中。他表示,毕竟我们是邻居,之前的误会不应该影响我们的友好关系。没想到楚怀王还是意气用事,他说:“黔中,我不要了,你只要把张仪交给我,让我杀了他,黔中,就当是我送给你的礼物罢了。”秦王听楚王这么一说,真的很为难,毕竟张仪那样做,都是为了他,他是既想要黔中,又不想失去张仪。而张仪则建议秦王先把他交给楚王,拿到黔中后再说。至于,楚王那个傻瓜,根本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就这样,秦王把张仪一送到楚国,楚怀王就要杀他泄恨了。幸运的是,张仪早就买通了楚国的奸臣靳尚和怀王的宠妃郑袖,他们在楚怀王面前,把“好话”一说,那个耳根子软的糊涂楚怀王,居然还真把张仪放了。而忠言逆耳、暗杀张仪的大夫屈原呢?却因遭到了楚怀王的流放。
屈原走了以后,秦王派兵攻打楚国,楚国根本就是无力抵抗。后来,张仪又利用楚怀王的愚蠢,让他亲自前往秦国谈判,结果楚怀王到咸阳一去,就被秦王软禁了。一直到他寿终正寝,楚怀王都没回国。屈原听到楚怀王被软禁于秦国后,非常气愤,把《离骚》一定,就投河自尽。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八、战神时代。张仪成功忽悠了楚怀王,削弱了楚国的实力,计划对付北边的燕国和东边的齐国,但没想到他们俩自己先打起来了。当时燕国国君是燕王哙,他觉得自己当上国君全靠投了个好胎,觉得自己不合理地占据了国君之位,想效仿尧舜禅让,非要把国君之位让给更有能力的人——宰相子之。
对于他的这种做法,子之当然是求之不得,不得他还是假意推脱了一番,见“推脱不掉”时,才“勉为其难”地接受。
眼见子之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燕国新王,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前燕王哙的儿子——太子平当然是120万个不愿意啊!这个王位,本来就该传给他,结果却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于是乎心里怄火的他,从子之上台时起,就一直在寻找机会发动叛乱。
再说燕王哙,他不仅智商低,就连眼光也有问题,他物色的接班人子之,根本就没什么能力,更不是什么治国之才。他不上台则罢,一上台就把国家搞得民怨沸腾,使燕国变得更弱。
在这种形势下,太子平把齐宣王一联合,就干起讨伐子之,夺回政权的事情来了。哪知事与愿违,讨伐的结果,却是太子平战死,齐宣王为了收回出兵的成本,就下令齐兵烧杀抢掠,抢占了很多燕国地盘,以至于其角色一下子就变了,再也不像刚开始的仁义之师,而更像是一群土匪、强盗,燕国百姓简直是恨之入骨。
齐国的土匪、强盗一走,公子职一继位,燕昭王就登上历史舞台了。
此时,秦国已经与魏、韩、赵、楚结盟。燕昭王向这些国家表示,齐国真是欺人太甚,只要你们帮我灭了它,得到的土地,大家就一起分享。此话一出,以秦国为代表的五国,自然是非常高兴、异常积极,与韩、赵、魏、燕、楚一联合,五国联军就建立起来了。再把乐毅当五国联军的总司令的建议,在五大诸侯面前一“演讲”,五国联军就在乐毅的指挥下,与齐国打起来了。并且,战后的结果,还是齐国损失巨大、惨不忍睹,除了莒城、即墨两个地方,几乎所有国土都被燕国占了。要不是,齐国“无名小卒”田单,利用离间计使燕王调回了乐毅,然后再用火牛阵,击败了燕军,说不定齐国就亡了。不过,就算如此,齐国这个东方大国,也大伤元气,再也没有与秦抗衡的资本了。
如此一来,魏、韩、楚、齐、燕五国,就真是要么被秦国打怕了,要么内斗而大伤元气,而赵国却是一个例外。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赵武灵王一继位,他就搞起了军事改革:效仿胡人骑马射箭,而改穿他们的衣服。与此同时,再在廉颇、蔺相如等能人的辅佐下,让赵国迅速变强,代替齐国,成为唯一一个能与秦抗衡的强大国家。
不过,就算如此,赵国也无法改变,众国衰弱,唯秦一强的局面。几乎与此同时,秦国聘到了两位大才,武将白起与谋臣范雎。这两个人一加入秦国阵营,秦国开始了疯狂地杀戮与快速地兼并,简直就是六国恐惧的恶魔。
白起当初只是个小兵,但因为勇猛杀敌、智谋出众,被秦国大佬魏冉看中提拔。范雎是魏国人,本想为国效力,却被魏国丞相冤枉通敌,被打得半死投进监狱。幸好狱卒心慈手软,放他出来后,他改名张禄,投奔秦国。
当时秦国国君秦昭襄王虽在位,但实际掌权的是他的大舅子魏冉和宣太后。魏冉想派白起攻打远在东边的齐国,大军已经准备就绪,只等秦昭襄王的一声令下。这时,范雎找到秦昭襄王,指出秦国只会跟诸侯订立盟约,却无法真正掌控他们。魏冉又要攻打齐国,却没有必要,不如先欺负临近的魏韩楚这几个国家,再收拾齐国。同时,他批评秦昭襄王太过软弱,让太后和魏冉掌权,没有尊严。
秦昭襄王听从范雎的建议,任命他为相国,夺取了魏冉的相印,迫使宣太后退位养老。接下来,范雎指挥秦昭襄王派白起征伐魏国和韩国。魏韩两国虽然是盟友,但彼此不够信任,白起利用这一点,不断向魏国将领公孙喜写信,说秦国要攻打韩国,只要魏国保持中立,灭掉韩国后的土地,一半归魏国。公孙喜不信,但韩国将领暴鸢却因此与魏国翻脸,联军分崩离析,正是白起的目的。
趁着魏韩两国之间的矛盾,白起采用了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术,将秦军主力绕至韩魏联军的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逐渐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最终,他斩首了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了魏将公孙喜,并渡过黄河攻取了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这场战役被后人称为伊阙之战,让白起一战成名。秦国通过这场战争彻底震慑了其他诸侯国,他们都称秦国为“虎狼之国”。魏韩两国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只能暂时向秦国割地求和。
打败魏韩以后,楚国就成为秦国接下来要攻打的对象了。自从楚怀王被秦相张仪忽悠以后,楚国实力就开始了“直线下降”。怀王的儿子继位,变成楚顷襄王继位以后,也聪明不了多少,他任用靳尚、公子兰等小人,简直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国势是日渐倾颓。
秦昭襄王看到了这个机会,马上就派白起率领秦军直取楚国首都——郢都。虽然这时,楚国变得更弱,又有无能的君主、自私的小人拖后腿,但它毕竟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管怎么说,它都是一个大国,拥有百万雄师,要一口气把它消灭,那实在是痴人说梦。要是真那么干,那千里奔波,到人家老巢打架,那在“敌方以逸待劳,我方疲劳硬攻”的情况下,秦国不仅占不到什么便宜,说不定还会吃大亏。所以,名将白起,决定智取,用三晋灭智的方式,水淹郢都。具体做法是:先亲自率领7万人马,顺汉水而下,直接深入楚国腹地,离郢都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再迷惑楚军,先让楚军一等再等,等了半天,也不见秦国有啥动静,再快速进城,让楚军加固城墙,坚守不出,等秦军攻攻不下,知难而退,后在撤退时,突然袭击,乘胜追击。
看穿楚军心思的白起将计就计,他先命一支秦军“就地驻扎”,装出要决一死战的样子;再派出一支秦军,去汉江支流筑坝拦堤,秘密修建了一条百里长渠,准备把汉水引到郢都;接着,在楚军坚守不出,认为:秦军再也坚持不了多久,马上就要撤退时,就“开闸放水,水淹郢者”。就这样,没过多久,楚国的百万雄师和郢都的数十万百姓就淹没在了波涛滚滚的洪水之中。白起借助洪水之威,真是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就占领了郢都。事后,有些好事者一统计,这场洪水居然淹死了35万人。战神白起,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踏着森森白骨的他,终于到达了更高的境界。
在这场战争中,楚国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楚襄王感到十分害怕,他决定放弃郢都,将其让给对方,以求得生存的机会。于是,楚国迁都到了楚东北部的陈,成为了“陈郢”。白起趁机扩大了战果,占领了郢都周边数百里土地,秦国的实力也因此得到了增强。而楚国则被削弱到了极点,失去了大部分的领土,只能像魏韩一样向秦国割地求和。
秦国打败了魏韩楚,想要进攻赵国,但是距离较远,物资供应也存在问题。于是,秦国决定找一个中转的地方,他们选定了上党。上党是韩国的领土,地势险要,土地肥沃,是一个储备物资的好地方。同时,占领上党还可以进一步削弱韩国的实力。
秦昭襄王并没有说:“我,秦王,打仗是为了要钱!”相反,他说:“我,秦王,打仗是为了要地!”
韩王是个软弱的人,自从上次魏韩联军被白起斩首24万之后,他一听到秦国和白起,就吓得脚软了。从此之后,他便暗中向秦称臣。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要说是土地,就算是性命也要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秦国要上党,韩王又怎会不答应呢?于是乎,他向秦昭襄王讨好,说:“好的,好的!你是大哥,你说怎样就怎样吧。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是你做主,我的就是你的,你的还是你的!”
就这样,韩王一答应,秦国就打算派兵驻扎上党了。可,秦兵还没出发,上党的军民就不干了。其中,意见最大的,就是爱国守将冯亭,他对军民说,“韩王要把这片土地及其人民送给了秦国,身为韩人,我们怎么能如此地投降于秦,做他们的奴隶。你们说是吗?”有血性的爱国韩人一听,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紧接着,他又要军民建议,众将士说,与其把上党白白送给秦国,还不如将上党白白送给赵国。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赵国才是唯一一个与秦抗衡的大国。只要我们把上党白白送给赵王,赵王就会像爱护自己的子民那样,爱护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