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第2/2页)
有人说,攻府城,粮多!有人讲,去邻县,兵少。
当然也有背着粮食回了家的,想过安稳日子。
总之,没个组织。
您想,但凡是个识字的,哪个不是有钱人家的子弟?早得消息跑大城里了,哪儿能跟着这帮穷人干杀头的营生?
于是,消息如野火蔓延,富人大户听了,招看家护院的,准备割据一方自保;穷人听了,“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于是,黄巾赤眉绿林,五颜六色。
外族再次来抢,闻出不同味道,一打听,敌国内乱!这回可以抢远点了!
无论哪里的战事,哪种战事,都造成无数难民,您现在看新闻,也没啥不同。
消息一来,惊惶无措,慌不择路,四散奔逃!沿途把恐怖的消息带到远方,那里的人也加入逃难队伍。
外敌和内乱,效果无异,灾民都成了滚雪球,越来越大!
豪强据地招兵,或称平叛,或说勤王,只有抢地盘夺人口是真的,国家进入战国割据时期。
一通乱杀,直到打出一个最强者,统一。
天下百姓十余一二。
统一之后,人口少,荒地多,迁山区百姓入平原农耕,因为平原无险可守,受伤最重,所谓千里无鸡鸣!
等人口刚刚有所恢复,将军们雄心未灭,要立新功,再次征伐远方……
直到再也打不动,歇了,其后这段时期叫xx之治。
之治之后,或早或晚,又一个循环。
记得老家县志上,记载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说的是清代中期,太平天国北伐军路过本县。
本地百姓一听,说是驱除胡虏,恢复汉家江山?将信将疑。
及至大军一到,果然秋毫无犯,整的跟过八路似的,于是齐备酒肉,以迎王师。
王师也挺感动,就有军将对乡里老人说:小心后军,新降不久,纪律散慢。
众皆不信。
后军一至,果然劫掠一空,百姓悔不早避。
当然,军将所说,有可能是真的。
然而,您反过来再想想。
大军出发时,就有两万,人吃马嚼,自天京(南京)至河北,两千多里,那时的运输能力,有可能自备粮草吗?
若大军有辎重,是不是肯定后军负责?
若后军负责粮草,而此时吃用已尽,大军有溃散危险,上级为此要杀后军将领的头,来追责或推责,后军能怎么办?
细思极恐,方知根据地的重要!
以前只是看书不觉恐怖,现如今轮到自己身临其中方知乱世人不如太平犬真是字字入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