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变脸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s.cc,最快更新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
清除了政敌的武则天慈眉善眼,
俨然一副菩萨心肠。
她高踞于皇帝的宝座之上,
笑逐颜开地舒展着灿若桃花的老脸,
全然不知上面沾满了血迹。
杀戒
程务挺被杀不久,太后与群臣对话。
她说:朕没什么对不起天下的,你们知道吗?
群臣唯唯诺诺:是。
太后冷笑:当真知道?公卿之富贵,是朕赐予。天下之安乐,是朕养育。为什么谋反的都是王公大臣?
没人敢回答。
太后说:自己想想吧!你们当中,有受命于先帝,倔强难制如裴炎的吗?有将门之贵种,能纠合亡命之徒如徐敬业的吗?有重兵在握,战无不胜如程务挺的吗?这三个,堪称众望所归。不利于朕,朕照杀不误。如果谁更有能耐,倒是不妨试试。否则就得洗心事朕,不要弄得身败名裂。
群臣一齐顿:唯太后之命是从。[1]
此事真伪难辨。轻狂浅薄如此,武后也许不至于。[2]
但,她干得出来。事实上,如果她需要翻脸,一定比翻书还快。不妨回忆一下,当年带兵进宫,帮她废掉皇帝李哲的都是哪些人?中书令裴炎,中书侍郎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现在,裴炎和程务挺都死了,刘祎之如何?
也只比程务挺多活了两年半。
不过,这一次的罪名不是谋反,是受贿和通奸。根据帝国的反腐要求和监察制度,刘祎之必须接受调查,哪怕罪名原本是诬陷。然而当办案人员出示太后手令时,刘祎之却拒绝配合。因为按照唐代制度,公文必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现在中书、门下两省虽然改名,规矩却没变。因此刘祎之说:未经凤阁鸾台,怎么能算正式文件?
于是,他被定为“拒捍制使”罪。
这就比妨碍公务或藐视法庭更为严重,因为宣布制令的使者(制使)代表着最高权力,岂能抗拒?难怪睿宗闻讯之后赶紧上书求情。刘祎之却一声长叹:我死定了!太后独断专行,岂容他人置喙?皇帝这是加快我的灭亡啊!
刘祎之说得不错,赐他自尽的命令果然很快下达。临刑之时,这位前宰相神色自若地沐浴更衣,然后让儿子起草表章谢主隆恩。儿子泣不成声无法握笔,刘祎之拿过纸来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据说读过的人无不动容。
结果,有两个赞不绝口的被贬了官。[3]
本案的意义其实并不亚于裴炎被杀。因为裴炎只是武则天的同路人,刘祎之却是她的自己人。作为“北门学士”的代表人物,他可是武后一手培养和提拔起来的。刘祎之也不负厚望,甚至曾经因为一件小事而让太后感动。
案子确实不大。裴炎被杀五个月后,一个小官因为降职而到凤阁(中书省)投诉。当时的凤阁长官,正是由于审判裴炎有功而成为宰相的骞味道。为了打这个上访的,骞味道不假思索就对那小官说:这是太后的决定。
副长官刘祎之却立即反对。他说,官员的升迁从来就是有关部门先提方案再上奏,怎么能说是太后所定?
显然,一个是推诿,一个是揽责,高下立判。
太后也大加赞赏。她说,君为元,臣为股肱,哪有手脚出问题而归之于心脏的?刘祎之引咎于己,是忠臣!至于那个推卸责任的骞味道,当然也被贬到外地去了。[4]
呵呵,武太后并不糊涂。
刘祎之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他已经看出,太后恐怕是要自己当皇帝了;而这个太后的亲信却跟裴炎一样,是不能同意变更大唐帝国权属的。因此他悄悄对下属说:太后反正能废立皇帝,何必还要临朝称制,让天下人不得安心?
下属立即密报太后,刘祎之也只有死路一条。
剩下的事,不过设圈套和找借口。[5]
其实,武则天并不嗜杀,也不想杀人。毕竟,裴炎是她的智囊,祎之是文胆更是心腹。所以,杀裴炎,她心疼;杀祎之,她心寒。但是不杀又能如何?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已经演不下去,她也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还政李旦,让他去卖羊肉;要么亮出招牌,兜售狗肉包子,但会血流成河。
那就杀吧!杀一个是杀,杀一万也是。
已经无法准确统计死亡人数,但可以肯定那将是一个长长的名单。死得最多的大约是李唐皇室成员,因为他们是改朝换代的直接障碍。其实从李贤被害开始,宗室就已经人人自危。要知道,即便李贤是私生子,那也是高宗皇帝的亲骨肉啊!如果李贤都可以杀,还有谁是安全的?
事实上屠刀已经举起。最早被害的是平定扬州兵变的指挥官、高祖堂弟李神通的儿子李孝逸。时间在刘祎之被杀的半年后,罪名居然是名中有逸,逸中有兔,兔在月宫;而李孝逸以此为据,自称能当天子。这就罪该万死。但因平叛有功而减罪,流放海南岛,最后冤死在那里。[6]
如此牵强附会地进行政治迫害,终于导致了一次不成功的兵变。结果是更多的李唐宗室被杀,甚至被灭门。到武则天称帝建国前一个月,能杀的基本上已经杀完。[7]
与此同时,裴炎一案也在继续酵。
武则天称帝一年前,宰相魏玄同被赐在家自尽,享年七十三岁。此案的直接原因是有人诬陷他出言不逊,散布“太后老了,不如还政嗣君”的言论。这当然为则天不容。再加上玄同与裴炎关系极好,时称“耐久朋”(铁哥们),太后便很自然地将他看作了裴炎的死党和余孽。
然而就连被派来监刑的官员也看出这是冤案,于是善意地劝他:老人家,随便举报一个人吧!太后的规矩,是但凡有人举报,一定亲自接见,那时就可以辩诬了。
魏玄同却说:皇太后杀,阎王爷叫,不都是死吗?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连累一个无辜的人呢?
于是从容就死。
此案又照例牵连一大批人。他们或被杀,或被贬,或者被流放。最让人不解的是,就连当年指控裴炎有谋反嫌疑的那个家伙居然也被秘密处决,死因不详。[8]
这可真是大开杀戒。
但,世界上有敢杀的,就有不怕死的。裴炎死后,他的侄子裴伷先(伷读如宙)请求面陈。太后接见了这个年方十七的小官,劈头就问:你伯父谋反,还有什么话说?
臣不敢诉冤,不过替太后着想。裴伷先说。陛下其实是李家之妇,岂能独揽朝政,排斥宗室,滥杀忠臣?如能及早还政,尚可安享晚年;不然天下一变,只怕万劫不复!
胡白(胡说)!太后大怒。你小子不知天高地厚!
然后下令:给我拉出去!
裴伷先却不管不顾,边走边回头:现在还来得及。
太后更怒,当廷打了他一百大板,然后永久性地配到穷乡僻壤——今天广西省的十万大山去了。[9]
然而豁得出去的真多。前有裴伷先,后有郝象贤。郝象贤是宰相郝处俊的孙子,罪名也是谋反,被害时间在刘祎之和李孝逸之后。当时,郝家人到朝堂击鼓鸣冤,监察御史经过审理也认为证据不足。太后却对当年郝处俊反对自己摄政一直怀恨在心,郝象贤终于被绑赴刑场。
谁都没想到的事情生了。郝象贤挣脱了绳索,又从路人甲手中抢过一根杠子,为自己清理出一个舞台,然后在刑场上表演说。演说全文现在已无从知晓,但不难想象应该是通俗版的骆宾王檄文,而且一定滔滔不绝。
行刑官兵看得目瞪口呆,围观群众听得津津有味。等到大家想起这是一个死刑犯时,该说的都已经说完,包括老太后的心狠手辣、背信弃义、两面三刀和荒淫无耻。
当然,也会提到假和尚薛怀义。[10]
色戒
薛怀义来得正是时候。
原本在洛阳街头卖狗皮膏药的小混混薛怀义,是在垂拱元年(685)成为太后床上用品的。这个时间点很重要。只有弄清楚了这一年前后生的政治事件,才不至于把武则天的这一私生活,庸俗地看成绯闻故事或色情小说。[11]
那么,垂拱元年有什么特点?
相对闲暇。
前一年是非常紧张的:正月改元(嗣圣);二月废帝(中宗),再次改元(文明),临朝称制,册封新帝(睿宗),杀废太子李贤;五月西还;八月葬夫;九月改元(光宅)并全面改制;十月杀裴炎;十一月平叛;年底杀程务挺。
改元就有三次,真要忙出一身汗来。
下一年也不轻松。第一件事情,当然是在新年伊始之际摆出还政于君的姿态。李旦是个明白人,何况还有三个哥哥作为前车之鉴,因此只是叩头,死也不肯答应。太后当然不再坚持,顺水推舟地继续大权独揽,并推进改革。
之后便是朝着既定目标挺进,开始新一轮的繁忙:建立告密制度,屠杀李唐宗室,捏造上天授权的证据,为改朝换代做组织上、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不亦乐乎。
只有垂拱元年,相对风平浪静。
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薛怀义进宫之后陛下的精力主要放在了哪里。但,这绝不意味着太后被迷得神魂颠倒。实际上垂拱元年的平安无事也许是有意为之,目的是要让天下臣民放松警惕,误以为她会就此止步。太后当然也乐得趁此机会享受生活,因此薛怀义的出现便可谓天道酬勤。
很难定义两人的关系,称为情人未必合适,看作性伙伴也失之简单。感情大约是有的。日子久了,当然会生情,却未必是爱情。爱的前提和要义不在纯洁,更非神圣,而在关系平等。平等才能相互欣赏,真心相爱。
但这太难。因为即便在高宗面前,武后也很强势。像她这样的女人,恐怕只有被更强势的男人征服和吞噬,才反而会心满意足,也才真正会与对方融为一体。能让她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李世民吧?可惜太宗皇帝没有兴趣。
作为女人,武则天其实很可怜。
因此,她只能把李治当作可以操控的夫君,把薛怀义看作爱不释手的工具。何况武后从来就没有什么“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浪漫情怀。她永远不会因为自己是女人,就不再是政治动物。再说就算平等相爱又能如何?带着薛怀义到夏威夷海滩去晒太阳吗?没这可能,也没这情趣。
那就用好这工具吧!
于是,薛怀义不但由小混混变成了大和尚,而且成为帝国最大的开商。他在垂拱元年重修了洛阳白马寺,并亲自担任该寺住持,三四年后又主持建造了明堂。
明堂是儒家传说中的圣殿,古代圣君秉承天意颁布圣教的地方,因此隋文帝、唐太宗和唐高宗都有建造之意,天才建筑师宇文恺甚至连模型都做出来了。可惜那些饱读诗书的儒生对明堂的样式意见不一各持己见,结果议而不决,只好不了了之。武则天却敢作敢为。她干脆撇开那些腐儒,自己与北门学士一起拟出方案,然后让薛怀义监工。[12]
派一个出家人去修建儒家的明堂,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就是疯狂、荒诞和不负责任。然而真儒生吵了一百年没能干成的事,假和尚不到一年工夫就大功告成。垂拱四年(688)十二月二十七日,只在儒家经典中被反复强调却从未有人见过的圣殿,美轮美奂地巍然耸立在洛阳城。[13]
洛阳明堂共三层,下面是方的,上面是圆的,象征着天圆地方。四方形的第一层四面四色,象征着东西南北,也象征着春夏秋冬。中间层十二边形,象征着十二个月和黄道十二宫。第三层圆形,象征天;九根龙柱支撑圆顶,象征九五至尊。而且,正如伊斯坦布尔那座一度被改为清真寺,现在是博物馆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圆形穹顶上也有象征物,只不过既不是十字架,也不是新月形,而是凤凰。
没错,三米多高的镀金铁凤凰。
薛怀义却意犹未尽,又在明堂后面建造天堂。天堂高达五层,用以供奉佛像。仅仅小指头上便能站好几个人的佛像巨大无比,就像这一男一女膨胀的野心,也完全符合他们在方方面面的一贯追求。成本则不在考虑之列。大唐的国帑和民工的血汗,原本就该用来把太后打造成老佛爷。
实用主义再一次战胜了理想主义,象征女权的凤凰终于高踞于象征男权的龙之上。在儒生们一片瞠目结舌中,他们向往已久的明堂被命名为万象神宫。小混混兼假和尚薛怀义也因为十分给力,被任命为大将军,封梁国公。[14]
一将功成万骨枯,却没有多少人在意那些尸骨。
太后也开心极了。实际上现在她已经不是太后,而是圣母神皇。这个尊号是在五月份新加的,因为有人在洛河捡到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八个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这当然是伪造。
造假人的名字,以后就会知道。[15]
可惜没有任何人出来拆穿这套把戏。相反,呈报祥瑞的绿纸书,言说天命的劝进表,雪片般地飞往宫中。其中最离谱的,是各地纷纷扬言有母鸡变性。看来,帝国今后养殖业的繁荣和臣民鸡蛋的供应,恐怕是只能靠公鸡了。[16]
敏锐的太后却立即看出风向有利,马上就扬起了“圣母神皇”的风帆。这是一个富有创意的称号:说是皇帝,她又是圣母;说是太后,她又是神皇——堪称左右逢源。
武则天不怕翻船。
然而方向也更加明确。事实上,自从离开了那该死的感业寺,武媚娘就拾级而上:昭仪、皇后、天后、太后,直至神皇。看来,没什么杀戒不可开,没什么色戒不可破,也没什么事情不可为。她的步伐绝不会停下,她的目的则一定要达到。为此,她不惜翻天覆地,她不惜劳民伤财。
结果,也终于有人忍不住了。
站出来泼冷水的是王求礼。这个小官素以刚直不阿而闻名朝野,奏请阉割薛怀义的就是他,这次也毫不客气。他上书说:古代的明堂,茅草参差不齐,梁柱粗细不一。如今陛下之奢华,恐怕连夏桀和殷纣都要自愧不如。[17]
神皇不予理睬。
王求礼则依然故我,神皇变成女皇以后也如此。某年三月天降大雪,宰相率群臣入宫祝贺。王求礼却说:如果三月下的是瑞雪,那么腊月里响的是不是瑞雷?告诉你们,这是天灾,这是天谴!看看现在吧,君主荒唐,臣下谄媚,戎狄乱华,民不聊生,正官少,伪官多,百姓不送贿赂就打不成官司。如果苍天有眼,请问征兆会因什么感受而来?
七十七岁的女皇立即罢朝,以示对天有不测的惊恐。[18]
这是大足元年(701)的事。从奏请阉割薛怀义算起,十五年来王求礼居然毫无损,可真是一个奇迹。但这不等于武则天就不杀别人,更不等于她接受批评。事实上万象神宫落成后一年半,薛怀义就伙同僧法明等人制作了《大云经》注疏,宣称圣母神皇是弥勒佛出世。而且就在太后变神皇的三个月后,大批李唐宗室被杀,多数被灭门。[19]
偷情、造神、杀人同时进行,这就是圣母神皇或现世弥勒的“无量功德”。既开了杀戒又破了色戒的女爷兼佛爷春风得意,毫不在乎有多少无辜家破人亡,哭干了眼泪。
尸骨前满脸狞笑的,则是那些毫无人性的酷吏。
魔戒
酷吏其实是培养出来的。
起因却在告密。中宗皇帝被废那天,有十几个禁卫军将士聚在一起喝酒。其中一个说,早知道没有奖赏,还不如仍然尊奉庐陵王(李哲)。结果酒席未散,宪兵就到了。说这句话的人被砍头,其他人被绞死。原因很简单:他们当中某个人在席间悄悄离开酒店,从玄武门进宫密报了太后。
告密之风,由此开端。[20]
不过,告密作为制度而被建立,要到两年以后。这两年当中,武后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尤其是扬州的兵变和裴炎的逼宫,让她想起来就后怕。徐敬业那反贼,甚至将不肯同流的叔叔李思文(即徐思文)羁押起来,宣布他姓武。并非皇族的徐敬业尚且如此,货真价实的宗室又会如何?
裴炎和刘祎之也让她心惊肉跳。他俩一个是智囊,一个是文胆,却不约而同地都反对她临朝称制,更不可能赞成她改朝换代。幸亏在垂拱二年(686)建立了告密制度,否则怎么能现刘祎之这亲信竟然是潜在的敌人呢?
那个本名冯小宝的薛怀义也是问题,太后不用多想就知道朝野上下都在说些什么。显然,形势已经容不得她温良恭俭让,甚至不能等着有人撞到枪口上来。既然通往帝位的道路只能由尸骨铺就,头顶的皇冠也只能用鲜血染成,那就干脆让所有人都服服帖帖噤若寒蝉,而无论手段如何。
未来的女皇选择了两面三刀。
两面就是一面造神一面杀人,三刀则是告密制度、酷吏集团和冤假错案。她的运气也不错,一个名叫鱼保家的人献上了自己的科技明。鱼保家是裴炎谋反案主审官鱼承晔的儿子,该项明则叫铜匦(读如轨,即信箱),特点是信件投进去后只有指定收件人才能取出,非常适用于告密。
铜匦很快就造了出来,也很快就收到密信,其中一封就是举报鱼保家的,罪名是为徐敬业打造兵器。结果,这个明家不但没能保住家,反倒血祭了这该死的制度。
这可真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告密却继续受到鼓励。武则天规定,任何人都不得阻拦告密者,即便他们是樵夫和农民。所有告密者都将按照五品官的待遇送到洛阳,得到太后的亲自接见和赏赐,即便揭不实也不反坐,所言称旨者更是立即升官财。
于是,四方密告蜂拥而至,朝中大臣人人自危。[21]
酷吏也应运而生。
这几乎是必然的。因为告密制度的建立初衷固然在掌握敌情,更在制造冤案,而且越大越好。只有不断制造出惊天大案,才能趁机消灭公开和潜在的政敌,实现杀一儆百震慑朝野的目的。这是那些尊重法律严守程序的正派法官不可能做到的,只能在体制外另找杀手,而且人选现成。
比如索元礼。
索元礼是胡人,也是薛怀义的干爹,因为告密而蒙太后召见,很快就被赋予承办御案的权力。他的办案特点是只要抓住一个,就一定要扯出数十上百人,再小的事情也能做成大案,因此很得太后欢心,成为她的第一批政治打手。[22]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索元礼得宠后,其他一些见利忘义的家伙便纷纷效仿,共同组成了一个酷吏集团。这是一帮毫无人性的衣冠禽兽和无耻之徒,在他们那里完全没有道德底线可言。只要有利可图,就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23]
比如侯思止和王弘义。
王弘义本是地痞流氓,无恶不作。他向邻居索要瓜吃而不得,便向官府报告瓜田有白兔。官府派兵搜寻,邻居的瓜都被踩烂。他又诬告进行正常民间活动的乡民谋反,结果二百多人被杀,自己则因举报有功加入了酷吏行列。
侯思止原本是卖饼的,因诬告他人而被召见。这家伙见机会难得,竟恬不知耻地要求做监察官员。这事连太后也觉得离谱,便忍住笑说: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做法官?
那小人说:獬豸也不识字。
獬豸(读如谢至)是传说中的神羊,能辨曲直。无论刑事诉讼或民事诉讼,它都会用角去顶理亏的。因此古代法官的帽子就做成獬豸形,叫獬豸冠。武则天不知道这些话是事先有人教侯思止的,竟然也让他当了侍御史。
其实,太后并不在乎这些人都是什么出身,是否知书达理和懂得法律。这些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会看脸色,听从使唤,并足够卑鄙和残忍,以便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对她的反抗已徒劳无益。按照这个要求,酷吏们都已达标。比如某地方官被诬谋反,被告不服,王弘义的办法便是不由分说先一刀砍下他的脑袋,然后再替他写供词。[24]
如此办案,何求不得?
没有统计数据表明,当时的告密之风和恐怖统治到了什么程度,比如太后每年收到举报信多少封,接见举报者多少人次,其中诬陷和属实又各占什么比例。帝国不会提供这种资料,但从下页的表格中不难看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建立告密制度至武则天称帝前重要案件一览表
年份 年号 案件 案原因
687 垂拱三年 宰相刘祎之被赐死 下属告密
687 垂拱三年 草民杨初成谋反案 事败
687 垂拱三年 宗室李孝逸谋反案 被人诬陷
687 垂拱三年 都督冯元常案 酷吏诬陷
688 垂拱四年 郝象贤谋反案 诬告加酷吏陷害
688 垂拱四年 宗室起兵案 事败
688 垂拱四年 宰相骞味道案诬告 加酷吏陷害
689 永昌元年 宗室十二人谋反案 事败
689 永昌元年 纪王李慎案 被株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