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捅了大天了 (第2/2页)
“那是什么来头啊,多大的官啊。”
“恐怕,五品以上。”
“切,五品,恐怕都没资格上朝,少说三品。”
“这么大吗?”
“可不是。”
大家猜测着,沈确听着觉得很是有趣。
这边住持师父领着师爷进来,说:“大人派下官过来给娘子送药材,防疫的事情就辛苦娘子了。”
沈确说不谢,又浅聊了两句送师爷出门去。
再折返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她的脸上。
“沈娘子,那位是师爷吧,他对你咋这么客气呢。”
“是啊,沈娘子不就是从京城来的吗,是不是知道那位将军的背景啊,给咱们说说呗。”
“沈大夫,师爷说是大人给你送的防疫的药,你见过那位大人了?”
七嘴八舌地关心起来,沈确知道她们没有坏心,无非是闲来无事聊天而已,可是这种编排和以讹传讹,关键时刻却可以让人送命的。
沈确道:“我自然不认识什么大人,就是因为大人听说我会看病,所以送了药来,没旁的。”
几人相互对视,撇了撇嘴没再说话,那表情明显不相信。
然,这样的秘密也没能守住,都是因为半个多月后京城来人了,还送来了大量的银钱和赈灾的物资。
丰仪的大雨停了,排水也已经基本完工,房屋修缮和街道、路桥的修建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都被招工去参加灾后重建,时疫并没有发生,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只是,重建越是迅速物资就越发显得匮乏,虽说没了大雨,可是偶尔还会有小雨,一旦下雨所有都得停工,看着天等着。
这一日,大家仍旧在忙碌着,街道上、家家户户也不分彼此,男人赶工期,女人们熬粥煮饭带孩子,大家合力忙活。
日头很大,竟照得人睁不开眼,但是越晒越容易晾干,房子建好了一切就都恢复如常了。
“银子不够了。”大家都在议论,“这房子盖到一半若是没钱了,可怎么好,是继续还是拆掉。”
“是啊,咱们去问问吧。”
“大将军和县丞大人就在那边,咱们去问问。”
大家伙儿都跑过去七嘴八舌地将担忧说出来,县丞看了看李鸾嵩,他自然知道李鸾嵩的身份,有太子殿下在此没他开口的份儿。
李鸾嵩道:“京城的物资就在这两日能到。”
“真的吗,大人没骗人吧。”
“是啊,听说将军大人是有来头的,不如告诉我们也让咱们吃下定心丸。”
乡邻们淳朴也没什么坏心眼,但是却叫人尴尬。
正当踌躇之时就听远处三匹快马奔来,为首的人手里拿着一面铜锣敲得梆梆响:
“京城赈灾物资运到,闲杂人等闪开,让出通路,太子殿下接旨。”
众人兴奋地纷纷让开道路,听到锣声,几乎所有的百姓都从家里跑出来了,大家大呼小叫地问:
“听说太子殿下来了,在哪里?”
“听错了吧,太子殿下怎么可能来丰仪。”
“明明听到了啊……”
快马停下,紧随其后的便是浩浩荡荡的京城押送物资的队伍,还跟着数十位身着官服的朝臣。
李鸾嵩定睛看过去,好家伙,几位老师都来了。
这么大年纪,这么冷的天,竟不顾险情都来了丰仪。
这是有多想把他拎回去。
“哟,这位我认得,我亲戚在京城,这是宰相大人。”
“这位是翰林院的大学士。”一位书生打扮的人说道,“竟来如此大的人物。”
众人惊讶,就见几位老臣郑重其事走到李鸾嵩面前,齐整整下跪、行礼: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朝臣们跪拜,百姓们自然也要跪拜磕头,一时间,丰仪所有的人都跪下行礼,李鸾嵩站在太阳底下,无奈地摇了摇头:
“起来吧,劳动老师亲自来,学生有罪。”
“殿下剿匪、救灾,功在千秋,何罪之有。是老臣们有罪,臣等惦念着殿下身处灾区便随军前来,殿下在哪里,老臣们就在哪里,誓与殿下共进退。”
这话说的,牙酸。
师生打着言语官司,可激动坏了跪了一地的丰仪百姓,他们这才知道那个日日出现在灾情最严重地方的大人,那个顶着黑眼圈到处查看百姓吃穿的将军,那个和他们一起吃一起说话玩笑的“大人物”竟然是大邺的太子,未来的天子。
妈呀,这来头,捅了大天了。
有这样的少主何愁家国不兴旺发达,百姓们长跪叩谢这位救大邺救丰仪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大英雄。
据说,之后丰仪改了名字叫聚丰后,当地的百姓还特意为李鸾嵩刻了一座石像,让聚丰的后世子孙都记得这位大恩人。
人们都很激动,他们日日围着的人竟是太子,这足够吹嘘一辈子了,还有人壮着胆子登门去求墨宝,最后李鸾嵩实在无奈,索性将自己的物品、衣裳都发了出去。
只有一个人忧心忡忡、惴惴不安,那就是陈大。
这被太子的闺女喊“爹”的滋味,就好像烈火烹油,这……还能有活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