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海商的三刀两面 (第2/2页)
朱常瀛沉声道,“火药不是问题,孤甚至还可以供应丰臣氏葡人造火炮18门,但这门生意就不是你能做的了,帮孤带个话过去,派个重臣来找我谈。此事若成,自有你的好处。”
欧华宇神情一振,“请问殿下,这火炮的口径?”
“12磅前装炮,不是弗朗机那种垃圾玩意。”
欧华宇瞬间郁闷,弗朗基已经很可以了,他的船队也没有几门,而日本所谓的‘国崩’也不过是弗朗机,射程二三里样子。所以这12磅火炮,对丰臣家将是极大的诱惑。
“小人多谢殿下成全,一定会尽全力促成此事!”
欧华宇走后,朱常瀛心底默默回顾了一下。
德川手中实际上是有十几门12磅前装舰炮的,就是数年前威廉在日本被洗劫的那一批,老德川一定如宝贝一般的保存着。
而日本自己仿制的都是后膛填装弗朗机,气密性不佳,射程短威力小。
至于日本为什么不仿制舰炮,这是技术垄断问题,传教可以,但红毛夷可不会把看家本事无脑透露出去;再有就是地形问题,日本山地众多道路崎岖,这种中型火炮无法在机动战中使用;而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陈腐固执的观念,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性,没有搞技术开发的动力。
就如我大明,香山澳就在那呢,葡人船只寻常见,朱常瀛都包打南洋了,也没见朝中大员来问一问,这炮你是怎么造出来的?这船朝廷能不能也造几艘?
几门炮虽然什么也改变不了,但却能赚钱。
再者说,同老德川还没有签订任何协议呢,在这之前便公开的卖又能怎的?
这之后的几日,朱常瀛就如陀螺一样旋转,忙于落实北吕宋五座城镇各类事宜,官职、布防、城镇建设、税收策略、明夷关系等等,在正式结束军管之前,这些都是他要干的事。
不几日,毕懋康从瀛州赶回,脸色难看,他在嘉义县走访一圈,后又坐镇嘉义县听取各县灾情汇报。
一场暴雨,瀛州损失惨重。
渔船失踪7艘,损毁房屋52间,农田漫灌1500余亩,27人死亡,30几人失踪。
这个损失,对于有着几近十万人口的地域来说,真的不算大事,只是落在受灾人口身上,无疑是一座大山。
汇报之后,毕懋康便返回长史府研究如何赈灾去了,但官府不是善堂,死了的人就死了,受灾的人户最多也就延期一年收税,赠送一些粮种。
毕竟,整个瀛州还没开始收农税呢,自明年起,老五县才会陆续有农业收入。
毕懋康为什么没有伸手要钱呢?就是不好意思。
老五县中很有一部分人家过的很可以,户均50亩以上田地,半数种稻半数自由经营,有那脑子灵光的或者有背景的,甚至开始从南洋买人为奴仆经营田地,过上了地主老爷的小日子。
很多事,其实是不用官府去管的,人要富贵,他自己就会想尽各种办法。
瀛州没有户籍身份限制,经商务农做工打猎参军......做什么都可以,一两年之后若日子还是过的苦巴巴可怜兮兮的,那就是烂泥扶不上墙,无可救药的货。
虽然这样说,朱常瀛回到家里,还是将两个婆娘叫在一起。
小卓抱着娃儿,团姐儿白白嫩嫩,见到朱常瀛就咯咯笑,嘴里吐泡泡。沈沛姝坐在一旁看着羡慕。
朱常瀛抱着团姐逗乐,转头问两个婆娘,“瀛州灾情你们听说了吧?”
沈沛姝点点头,惋惜道,“听人说了,也不知失踪的船同人能不能找回来。”
小卓也叹了口气,“瀛州什么都好,就是雨水太多,现在人口少灾情不显,日后人口多了更加麻烦。”
朱常瀛点点头,“是啊,天灾人祸总是难以避免,但受灾的人咱不能不管,我方才琢磨一个事,你们看成与不成。”
两个女人同时看过来。
朱常瀛把团姐儿交给奶母,很认真的对她们说道。
“我想你们牵头,成立一个慈善救济会,救助一些实在撑不过去的人家,你们觉着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