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s.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家父万历爷 > 第457章 瀛州扫地僧

第457章 瀛州扫地僧 (第2/2页)

说来,两人的交集并不多,徐光启为官时,赵南星已被罢黜,但高端文人的圈子也就那么大,两人也曾有过数面之缘。

至于李标,徐光启则没有见过,他入朝为官时,徐光启已来了瀛州。

老徐请二人登车,车轮滚滚,沿着道路东行。

道路宽阔,两侧橡树成行,枝叶随风摇曳,车马行人右去左来。街上行人服饰各异,不乏长相怪异之外夷,宽袍大袖者少,修身利落者多,许多青壮居然剃了发,头发仅留寸余,好似还俗的头陀。

沿途楼宇鳞次栉比,牌匾密密匝匝,繁华喧闹。人还是大明人,但却有诸多不同。

二人在北塘就见识过此种景象,过路澎湖,繁荣更胜,而这屏东,繁华中又伴着大气庄重。

三里出城,又行五里,方才抵达学堂所在。

绿瓦白墙,汉白玉牌楼,龙飞凤舞五个大字。

瀛州大学堂。

赵南星下车,饶有兴致的端详周遭景观。

“老夫只道会被发落去教授稚子,教化蛮夷。却是老夫错了,我观这大学堂比之国子监也丝毫不逊色,乃是瀛州广施教化,培养官员之核心吧?”

徐光启陪着二人步入院内,面上泛起无比骄傲。

“瀛州大学堂占地2200亩,规模大过两京国子监数倍,确实为瀛州至高学府,但却不单单为了培养官员,也不是为了教化蛮夷。”

“2200亩?”闻言,李标惊诧莫名,“敢问瀛州有多少人口,又有多少读书识字之人,是否言过其实了?”

“二位不了解我瀛州学堂制度。瀛州本岛目前有初级学堂137所,在校学生三万两千余人;中级学堂31所,在校学生一万七千余人。外海各地同样设有初级中级学堂。合计有在校学生将近十万,教师三千六百余人。”

“另瀛州本岛设有大学堂两座,瀛州大学堂、师范大学堂,澎湖设有船务大学堂,计有学子近万!”

“目前,瀛州大学堂有学生5400人,教学先生485人。有分院九座,经学院、史学院、格物院、算学院、地理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正在筹备之中,预计明年九月可招收第一批学子。”

“瀛州律令,凡落籍瀛州之大明人,家中十二岁以下孩童无论男女必须入初级学堂求学,读书识字。否则,该户不得优免税赋,家中男丁不得从事公职。”

“另外,瀛州本岛有夜间学堂三座,澎湖有夜间学堂一座,凡有志于读书识字者,也可自愿前往学习。”

“两位,这就是我瀛州学制。古今中外,未有推行教化如瀛王者,未有重视启蒙开智如瀛王者。如此圣德贤明之王,却有人在朝弹劾,鼓动朝臣上疏废藩改置州府,不知其心何其狠毒,目光何其狭隘。”

“夸大其辞!”李标面色涨红,愤然道,“我却不信你所说有几分真假。即便你所说为真,钱财从何处来,搜刮民脂民膏么,这样的教化得来何意?”

“汝立,休要无理!”

赵南星瞪了李标一眼,转身向徐光启微微拱手。

“子先,百闻不如一见,如瀛州当真有圣王之治,老夫当上表告罪,以谢天下!”

“梦白兄,咱们拭目以待。”

瀛州大学堂,规划占地2200亩,实际上只用去了一半,另一半还是荒地,留待将来扩建。

几人一路走,徐光启一路介绍,时有师生路过,对几人行礼致意。

徐光启,也是瀛州大学堂名义上的大祭酒,赵士桢、毕懋康、孙元化皆是,几人忙碌之余,偶尔也会来讲学授课,大抵相当于客座教授。

这座大学堂,是十几年来瀛州的心血结晶,也是瀛州能够强盛的根本。

这就是老徐的心头肉命根子,岂是那些书院能够相比的?

兜兜转转,几人来到图书馆前,楼高四层,恢宏大气。

正副馆长早在门前恭候。

徐光启交代几句,便告辞离去。

老徐背影刚刚消失,正副馆长就变了脸色,收住笑容只把一张冷脸对着赵南星同李标。

“老张,日后他们两个就是你的同僚,你带着他们安排住处,熟悉环境,交代事务。”

转过头,那正馆长对着二人微微拱手。

“两位高才屈就了,但有些规矩却不得不说。”

“学堂有规,无论师生日常起居皆需自理,不得仆从随行。二位若觉不便,可在学堂之外租处宅子。”

“知晓,老夫还能自食其力,有劳几位费心!”

老张头,年过五旬,粗通文墨,负责打扫图书馆的头头。

稀里糊涂多了两个手下,但他也看得出来,这两个不是非常人,所以还算客气,领着二人先行安排住处。

宿舍四人一间,上下铺,有桌有案,洗漱要去天井。

老张头尽心尽责,交待住处之后,又告知二人工作内容、时长、注意事项、工钱奖金等等。

就把赵南星听的一愣一愣的,没有想到一个普通打扫的差事,竟然有这么多规矩。

工钱不低,每月一元二钱,逢五休假一日,一月可休六日。

晌午过后,张老头又带着二人去人事部签订契约,办理名牌,然后方才带着二人去熟悉工作地点。

“两位,三层四层珍藏有大量珍贵典籍,只对教师开放,学生要经过许可方才能进入。”

“一层二层对全体师生开放,有校外人士凭证也可进入。早八时开放,晚八时封门。”

“一层二层各分甲乙丙丁戊己六房,每间可容纳40至120人就读。”

“我等要负责的,早六时入内打扫房间,点燃灯火;午十二时再次打扫房间,熄灭灯火;午二时灯火重新点燃。晚八时熄灯,整理书籍,各自归位。”

再次来到图书馆门前,赵南星感慨之余,问道,“老张,馆中藏书多少?”

老张信手拈来。

“至上月底,藏书册,古今中外,应有尽有!不过图书馆内无孤本,皆是刻本。”

“校内建有印刷作坊,雇员百六十几人,除刊刻教学书籍之外,还要对现存孤本重新校验刊刻。”

“瀛王曾说,书是给有志于读书求知之人读的,而非束之高阁装点门面。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能保则保,藏书于民,才不会使祖宗心血散佚。”

“两年前,殿下请旨重录《永乐大典》,延请善书人228名入南京文渊阁,至今已抄录3125册,刻本于四楼封存,以供参阅。若有志于抄录留存,也可于馆内申请。”

“校内另设有通译院,有中外学问大家103人,专职译着外来书籍。自瀛州设立以来,成书六千余册,皆可在二楼乙字号房借阅。”

赵南星同李标听闻,不禁目瞪口呆,久久不能言语。

“快,快,老夫要入内一观!”

老张头站着没动,眉毛挑了挑。

“我说老赵啊,咱们就是干杂活的,借问一句,两位有没有擦过桌面,清洗过地板?”

赵南星手捋胡须微微一笑。

“没有,不过可以学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