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倭寇的馈赠 (第2/2页)
这也没什么可隐瞒的,回府之后,便把魍港一行以及袭杀倭寇一事一并说了。
不过我却撒了谎,把倭寇描述为上岸掠夺的恶人,而我们只是被迫反抗,士兵的嘴我堵不住,但队长以上军官,我都是这么要求的。
如果实话实说,我怕几位先生听了,会立刻打包袱回老家。
无冤无仇就宰人,这不是屠夫么?以他们的道德观,恐怕暂时是无法接受的,即便宰的是外族。
能隐瞒多久?我也不知,过一时算一时。
等他们见识到了外夷的恶,或许一切也就释然了。
毕懋康毕长史听过之后。
我能感受到他的脑袋在疼,眉头拧成了川字。
“殿下切切不可再如此犯险了,便是殿下不在乎自己,难道就不为澎湖、北塘过万人想一想么?多少人的身家性命可都系在您身上呐。还请殿下慎思慎行!”
我心中暗暗叹气,原本,毕同学多开朗的一个人啊,随遇而安,洒脱不羁,但自来了澎湖,这人就啰嗦了起来,耳提面命简直如半个亲娘。
我不清楚其他王府长史是如何的,但我这位,真是尽职尽责。
“东郊先生的话本王记着了。”
毕同学摇头叹气,我每次都是这般回答,他已经麻木了。
一旁的徐光启却在关心另外一件事。
“擒杀倭寇自然是好事,但魍港草创,会不会引起倭寇的报复啊?还是要小心为妙。”
“子先先生说的是,此事我已有了安排。”
毕懋康接着说,“殿下有了安排便好,关于瀛州吏制以及移民,臣等商议过后,也有了些眉目,各自草拟了一份粗略章程。今日天色已晚,待明日在与殿下仔细商议。”
我很认真的对他说。
“魍港一行,我以为只要运力以及粮食供给能够承担,这移民的力度可以适当增加。瀛州最大的敌人是气候,而不是人,起码魍港以南如此。
再者,我还有一件事要与几位说,本王欲要招安海商,诸位怎么看?”
“未尝不可!”
毕懋康频频点头,“臣也有此想法,但也不可一味忍让,要剿抚并用才是良策。但此辈反复无常,嗜杀成性,怎会轻易就范呢。而封官也不可行,瀛州就只有三个千户的建制,难道殿下要为他们向朝廷求官?”
“求什么官啊,这些人便做了官也干不出什么好事来,没得给咱们惹麻烦。”
我笑着说,“咱们不是要开拓瀛州嘛,只靠自己那要猴年马月才能够啊,这些海商有船有钱有人脉,我打算利用他们来招揽移民,而后再慢慢观察,可用的就拉拢过来,不可用的自然要除掉!”
“这些贼寇如何肯听话?”孙元化疑惑的问我。
我沉思了片刻。
“只是有个粗略的想法,但具体怎么做还没有想好。不过也可以同几位说一说。”
“倭寇之所以屡屡杀不绝,有真倭为乱不假,但这只是外因,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海禁。
因为禁海,才导致私商泛滥,为求利同真倭同污合流,祸乱大明沿海。
而要解决海上祸乱,一则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师,也就是咱们一直正在做的。二则需要开海,建立正常的贸易秩序。但诸位也知道,朝廷开海阻力重重,我等也无能为力。
不过朝廷不开海,瀛州可以开海啊。
本王不但要开海,还要开放工商。
就比如说魍港,除了开垦农田之外,桑,茶也可以种植啊,还有晒盐,几位可能不知,魍港近海海水的含盐量是泉州海域的几十倍,其产量是泉州盐场的数倍,而品质也好过咱们现在食用的。
总之各行各业,都可以来瀛州谋发展。
会很艰难,会有各种问题,但本王相信,总有人会看到这份商机,踏入瀛州的。而海商,无疑是最为可能的一批人。至于来的人会不会听话,就要看咱们自家的本事了。
诸位可以想一想,议一议,本王相信不久就会有人前来探路的,先摸摸底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