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红衣红帽子(下) (第2/2页)
“东乡的,在环海住。您二位呢?”
老杨坐下和两位二哥聊起来,既然他们欢迎自己,岂不是正好打发时间。
“我俩都是附近村的,老孙是孙庄的,我是这边邱王村的,孙庄都姓孙,我们邱王是不姓邱就姓王。你贵姓?”
这位不知姓邱还是姓王的二哥,食指中指来着烟指着东方和北边。这两个村老杨很熟,当然是指它们的地理位置,人头却不熟,因为这两个村都有亲戚,孙家是老杨亲姨家,经常来往。
“小弟免贵姓杨。”
来来回回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坐在近处的人多起来。白天少见的年轻人也成双成对的出来散步,个别的还拖着小孩子。
“二位老哥,这是咋回事?那边不是有空地吗?挤在这多不方便呀!”
“老弟,你没发现那个角上没有行人吗?”
经老头提醒,老杨才发现两个角不同之处。这边人流如梭那边冷冷清清,不用想就知道什么原因,这边这个角连接着沿河公园和鬲津湖公园,是人们散步遛弯必去之处,而路东的人也是出小区直接穿过马路,沿西侧向公园而走,很少有人一路走到尽头红绿灯处再跨过马路。可是,这与跳广场舞有什么关系?那边人少不应该更合适吗?
看他还不明白,姓孙的二哥丢掉烟头,双手抱膝进一步解释道:
“这帮老娘们哪里是跳舞,就是显摆自己,让熟人陌生人羡慕她,夸夸她们身材好,热跳舞热缎练,一句话就是臭美。”
不着痕迹的看看地砖上的烟头,老杨艰难的点头同意两位二哥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看法,抱抱拳说声回见,起身离开。
三伙起舞弄清影的人到底咋回事,老杨不再追究,有了何亚男的教训,还是离女人远点好。听见拐弯处传来响亮的锣鼓声,精神一震便加快脚步赶过去瞧瞧。
打鼓敲锣,老杨并不陌生,少年青年时期,每到节假日,县城各个村里单位门口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幸福的锣鼓敲起来,锣鼓喧天处被人群围成一圈,人人脸上洋溢着浓浓的幸福。这种场景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热闹,喜爱。
但是,今晚的锣鼓阵法与往日不同。三人合敲的大鼓前多了一位,像舞者像指挥像战士的中年人,他手持双钹,咱当地管这玩意叫咣咣恰。但见他双钹飞舞,身如流星,时而雄鹰展翅,时而鱼跃水面,双钹震耳一击似某种力量似是一声号令,身后鼓声咋响若天崩地陷一样,让人热血沸腾厷如冲锋的战士踩着号角一般。
看到沸腾亢奋的人群,颠覆了老杨对锣鼓鼓舞士气的认知。像他这样一生基本生活在一地的人,对许多事物的认知都来源于身边周围的环境,就算偶尔去了外地,也不过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不会在节假日去看外地人的节日生活。现在网络发达了,但是传统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淡,洋节越过越浓,自己的玩意却很少看到了。偶尔刷到也是三五成群,十个八个好事之人聚在一起敲敲打打,感觉缺少了一种吞天噬地的气势。特别是一些古代电视剧里击鼓进兵直插敌阵无敌冲锋时,鼓声听起来总是没多大力气,没有那种气吞山河的感觉。今晚现在的感觉不一样了,他的心在颤抖,他的血在沸腾,他的鼻子在……流血。由于心中盼望,人走的急,老杨没有绕路而直接在一父女俩的羽毛球赛场上穿过,不幸被小女孩挥舞的球拍击中面颊,高傲自大的杨鼻受到打击,两行热血流淌下来。
”哎哟……大叔大叔,伤的厉害吗?我送你去诊所,让大夫给瞧瞧。”
女孩父亲见女儿伤了人,不问原因先急步过来,扶住老杨关切的问道。
小女孩也害怕的躲在父亲身后,小声道谦:
“爷爷,对不起……对不起。”
老杨接过女孩父亲递过来的软纸压住鼻孔,嘴里含糊不清的说道:
“不怪孩子,是我不对。小姑娘,对不住,吓着你了吧?你没错,是爷爷不该从这走,是爷爷的错。你们继续打球吧,爷爷去那边看大鼓。没事,你们玩吧,这点小伤不算啥,老头子轻伤不下火线,去看敲大鼓的去了……”
说完捂着鼻子不顾父女俩的关心,忍着满脸的疼痛执意走了,哼,小姑娘怎么戴顶红帽子,有点刺眼。不走不行,已经有老头老太太聚过来瞧热闹,再有人拍个视频……哈,那就麻烦大了!
震天的锣鼓声中,老杨隐入黑影中,待鼻子的酸痛消失,鼻血止住,这才长叹一声,把血红的纸团成一团,非常沮丧的使劲将其丢入垃圾箱里,然后十分小心的来到围观的人群里,观看这些敲锣打鼓人的表演。
直到锣鼓表演告了段落,老杨才恢复正常。领舞的中年人来到近前,拿起花台上的保温杯喝水,又从包里扯出毛巾擦去脸上的汗水。许是灯光下吧,他长的有些黑,不胖不瘦不高不矮,脸上挂着满意的微笑。
“师傅,你领的太好了,气势如虹啊!”
“呵呵,老哥,这个差远了。你见过一百面这样的大鼓一起敲响吗?那才是气势如虹地动山摇呢!”
“是啊,可惜无缘看到。”
老杨不无遗憾,心中真的很想往。
“想看,容易。这个月二十七日,平原丰收节,一百零八面大鼓。”
好哇!如此恢宏场面值得亲临现场。老杨心里开始琢磨这事,下决心去一趟,平原县是邻县四十里路,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