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父女再相见判若两人 (第2/2页)
林月听李赐克说,康巴子在给他那帮乞丐训话的时候,说大老板是曹家文,她想想也就默认了,大老板是谁不重要,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她历来不看重,重要的是她能救人于苦难,自己不仅能为社会做贡献还能赚钱,这比谁是大老板重要。
林月指示管家在京城买了个小院,这小院就成为沼气公司的大本营,以后预定沼气池,安装沼气灶沼气灯的业务全在这里办理。
康巴子有了这个小院,就有了指挥中心,安置了几张办公桌,挂了沼气公司的牌子,沼气公司就开张了。
康巴子在丐帮里又找了几十个身强力壮,做事勤恳的人住进沼气公司员工宿舍,现在员工宿舍的房间分为了三个等级,一等的当然是康巴子自己,他自己住了一个单间,沼气公司的掌柜嘛,这点特权是可以有的。第二个等级就是丐帮班子的成员,丐帮班子的成员四个人拥有一张炕,那炕当然是以前和尚们留下来的。第三等的乞丐,则是八九十个人一张通炕,沼气公司员工宿舍虽然简陋,但对于居无定所,餐风露宿的乞丐来说,员工宿舍就是他们的家,就是人间天堂。
安身以后,康巴子最不放心的就是女儿,虽然对少奶奶和米康氏信任,但没有见到女儿之前,他终归难以放心。康巴子知道女儿在广济寺尼姑庵,站在庵外就大声喊着女儿的名字,康巧儿,康巧儿。
巧儿在庵里听见爹的呼唤,赶紧跑出来,两人一见面都惊呆了。
康巴子完全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我的女儿?康巧儿穿着干干净净的衣裙,梳着好看的包包头,头上居然还插了一枝簪花。巧儿愣愣的看着爹,眼睛亮晶晶的忽闪着,秀气而白净的脸像一朵花!
康巴子从来没有认真看过女儿的模样,不是不爱女儿,女儿和他一样,穿着破破烂烂,手脚脸上脖颈上布满黑漆漆的泥垢,天天饿得头晕眼花,哪里有什么心情盯着女儿看,再说,女儿有什么好看的?康巴子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女儿会如此漂亮,出现在他面前的真的是自己的女儿吗?简直就是小天使!
康巧儿被爹的形象也惊呆了,眼前的爹与她熟悉的爹完全是两个人,这人穿着整洁,头手洗得干干净净,脑后的辫子不像以前那样用一根粗大的麻绳系着,而是用了一根细细的麻线,爹的脸有棱有角,显得很帅气,为了掩饰头上的疤痕,康巴子还特地戴了一顶帽子。
父女两人呆愣着,对视着,好久都没有缓过神来。
康巴子轻叫一声,巧儿!巧儿突然扑进爹的怀里大哭起来,康巴子赶紧将女儿搂进怀里。
康巴子的爹娘死了,媳妇死了,刚生下的孩子死了,康巴子被生活的艰难麻木了神经,这么多的亲人死了,他都没有哭,但现在抱着女儿温软的小身子,他却哭出了声。
静修见康巧儿跑了出去,赶紧跟出庵外,见巧儿与一个中年男人抱头痛哭,愣了一下,向康巴子行了礼佛,念一声阿弥陀佛,问施主何许人也?康巴子放开巧儿,向静修一揖,说我是巧儿的爹。
静修颔首,再向康巴子施礼,贫僧放心了。
康巧儿擦干眼泪,仰头看着爹,说这是静修师父,静修师父待我很好,她是我们技校的校长,她说我是第一个入学的学生,以后我要在技校学写字,读书,还要学做糕点技术。
康巧儿突然捏紧小拳头在爹眼前晃晃,爹你放心,我跟着静修师父,一定会有出息。巧儿说的这些话,康巴子已经听林月说过,但女儿说自己以后一定会有出息,说自己会有出息的话不是出自于别人的口,而是出自于自己的女儿,令康巴子深感意外。
这个年代,出息两个字是男人的专用名词,女子是不用有出息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长大后嫁个好男人就是最大的出息。现在听女儿说以后自己会有出息,康巴子就惊愕得张大嘴巴。
静修和蔼的向巧儿笑笑,对康巴子说,少奶奶将巧儿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她将巧儿交给我,就请你放心。说完又向康巴子念一声阿弥陀佛。
康巴子看看女儿,女儿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笑,她在尼姑庵洗了澡,洗了头,静修师父耐心的用篦子给她篦头上的虱子,虱子被篦得干干净净,再换上新买的衣裙和新鞋,每顿饭虽然没有肉,但饭菜是管饱的,这是巧儿从来不敢想的好日子,从小跟着爹当乞丐,那种非人的生活她不想再过。
巧儿问,爹住在哪里?康巴子说,就在附近不远的地方。
静修想想,不让巧儿去看看她爹的住地,巧儿一个人住在尼姑庵也会不安心,以后父女之间联系也会不方便。静修就问巧儿,想去看看爹的住所?
巧儿嗫嚅着问,可以吗?静修笑笑,说当然可以,你随爹去吧。不过不要待的太久,看了就赶紧回来,以免我挂念。
巧儿一听静修师父允了,高兴的跟着爹就要走。康巴子向静修一揖,他不知道该怎么称呼静修,只好说一声谢过!静修还礼,笑吟吟的看着父女俩一前一后走出广济寺大门。
巧儿又看见了那些熟悉的乞丐,只是这些乞丐都变了样,手脸干净了,虽然衣服还是破旧的,但每人都穿着清一色的背后写有沼气字样的马甲,整个人都精神了很多。
乞丐们看见了巧儿,也惊愕得啧啧称奇,人过日子,必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的,他们眼里的丐帮帮主和帮主的女儿遇到了佛,才有如此幸运。
现在父女两人都彻底的放了心,巧儿不愿多待,临走时康巴子对巧儿说,你就安心跟着静修师父吧,要听师父的话,爹会经常来看你。
巧儿认真点头,嘴里嗯嗯的应着爹的话。别过爹就一个人回了广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