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一甲 佛与道,礼与信 (第2/2页)
我继续道“在潘安出生的两年后,司马懿设局杀了曹爽,自此曹魏政权归司马家。司马懿趁曹爽跟随魏帝出城祭祀,发动兵变控制了都城,又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曹爽之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对曹爽说只是免他的官而已,并对洛水起誓不杀曹爽。
曹爽并非是个有大才大志的人,眼看大势已去为了保住洛阳城里的家人,拒绝了手下谋士先逃命再聚拢兵力攻打司马懿的提议。
曹爽随司马懿入城后没多久就被司马懿杀掉并灭族了。”
小孩说“司马懿说话不算话,曹爽怎么就会相信他的誓言呢?”
我道“今天你们觉得就算是誓言也只是说说而已不能随便相信,但古人是很看中且相信誓言的。那时的中国人深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只要是发誓的誓言都是有无形约束力的,违背誓言是要受到惩罚的。
今天结婚需要民政部门颁发盖章结婚证,古代结婚只需拜过天地在山海间盟誓愿意结为夫妻即是正式夫妻了。
在古代,誓言的约束力远大于一张纸。
司马懿并非不知誓言约束,而是利大于弊的取舍。他隐忍半生谋划几十年,他想在老死前为司马家得天下扫平障碍,他利用了当时大家还愿意相信誓言这一规则,骗取了曹爽的信任,司马懿清楚誓言有约束力,但他作为立誓者宁愿违约也要以兵不血刃的方式最快最高效的方式完成了政变。
这是司马懿的取舍,可惜曹爽是个无能之辈,看不明白这一切,软弱的心存侥幸觉得没有万一。
即使双方的约定的确能有约束力,但若对方愿意承担违约的代价,也不得不防。
在生死存亡面前,所谓万全之策就是要有连万一的情况也能防住的策略,不然就不能叫万全之策,最多叫九千九百九十九全之策。”
小孩认真的点头说“哇,懂了。那司马懿违背了诺言后来怎么样了?”
我道“这事之后不到两年司马懿就死了,司马家得了江山后过了25年,司马懿的后人就开始自相残杀,后代当皇帝的也多有被杀死之人。一百多年里生灵涂炭,天下百姓跟着陪葬的不计其数。”
小孩说“百姓好可怜,为什么会这样?”
我道“历史的造就以及走向主要是由立于潮头的那小批弄潮儿在多念之间决定的。就像动物园里决定猴山秩序是战争还是和平的,是那几只够格争夺猴王位置的猴子,其他猴子都是被潮水裹挟的水滴,潮头往哪推水滴就被裹挟着往哪走。所以后世诗人有感而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小孩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老百姓注定都苦的吗?”
我道“百姓也不是注定都苦,曾几何时,战争跟百姓都没有关系。在西周时,老百姓是不能参军不用死在战场上的,军队都是由王公贵族世家门阀子弟执戈持剑驾战车。
那时的战争讲究仁义道德礼乐,交战前要先下战书约定时间地点摆开阵势对敌。因为连士兵都是贵族子弟,打赢的不会赶尽杀绝、打输的也不会全军覆没,不会波及百姓。”
小孩说“真的吗?简直不敢相信。”
我道“说个现在人听起来更不敢相信的真实战例。东周早期,宋国和楚国在商丘的泓河畔约战,楚军缓缓渡河前进,宋襄公的哥哥劝他趁楚军还在河中时发起攻击定能轻易获胜,宋襄公不肯半渡而击,说那样有损宋国仁义之师的威名。
楚军渡河后有一段整军混乱期,宋襄公的哥哥再次建议他趁乱出击依然有取胜机会,宋襄公再度坚持维护宋国仁义之师的形象气质。最后双方公平对战,宋国战败,宋襄公大腿中了一箭。宋国人都埋怨国君没有抓住战机袭击敌人,导致大败。
这位国君躺在榻上,他的伤势很严重,但他仍然鼓起劲,振振有词地辩解道,君子不会再攻击已经负伤的士兵,也不会俘虏老人和小孩。还说上古的时候,君王都不会仗着地势险要阻击敌人。说自己虽然只是亡了国的商朝的后裔,但也不会忘掉这些代代相传的作战规则,去攻击还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小孩说“啊!这宋襄公怎么会这么傻啊,打败了是亡国丢命的事啊,还讲什么规则啊。”
我道“讲规则是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上古君子风范,今人领略不到,无法体会则无法想象。
在一场约定好规则的比赛中,违反规则的人肯定是能占到一些便宜的,但你以为不遵守约定的规则影响到的仅仅只是比赛双方吗?
一场篮球赛,有一方抱着球横冲直撞,到篮下骑在队友肩上扣篮,观众是不是要嘘声退票,一直如此就没人来看篮球赛了。坏了规则,旁观的观众也是会受影响的。
宋襄公的事发生在东周的春秋时期,上层人仍然有人愿意讲规则,那是当时的百姓之福。那时的战争都以正义为底线,交战时有交战之礼,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就不能过火,就不能趁被征伐的诸侯国动乱之机夺取人家的地盘,平乱完毕后必须还给人家。
也不能对“有罪”的诸侯国一棍子打死,要给人家以改过白新的机会,给人家以出路,而不是亡国灭种,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
战争不是以消灭敌国、掠夺土地和人口为目的。在这种大环境下,宋襄公不肯“半渡而击之”,是在为诸侯树榜样。
殊不知,宋襄公的这一场战争表现,又为当时的老百姓赢得了几十年不被波及的太平日子。
那几十年就是当时很多老百姓的一辈子了。好多人享受了一世太平。
之后就是百姓被抓壮丁当兵,百姓杀百姓杀得无节制的战国时代了。后世无知百姓听说了这个故事,笑话宋襄公两千多年,却不知道那每一声笑声当中都藏着多少条百姓枉死的苦命。”
小孩说“你说的听得我觉得好悲哀,生活在西周时代的人也蛮好的。”
我道“生于哪个时代不能选择,至少看起来不能选择,但是生而为人后你要做什么样的人你还是可以选择的。
你依然可以在这个时代选择做一个君子,做好自己就很难能可贵了,若能影响十个人那就是蛮厉害的人物了,若能影响一个时代,那你将是时代的伟人。”
小孩说“可是君子在西周时可以活得受人尊敬,在现在的时代会不会到处碰壁被人笑他傻呢?”
我道“我一直说佛家有可取的智慧,借用佛家的一句话,没有智慧的慈悲和没有慈悲的智慧,在世间都是枷锁。你好好记住消化这句话,君子不等于傻子。”
小孩说“记住了,也懂了。还有什么值得说的事吗?”
我道“250年,左思出世(约250年─305年)字太冲,临淄人,西晋文学家。是太康时期最杰出的作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因为人人抢着买纸去抄写左思那篇三都赋。等到我们顺时讲到他出场时再来品读这篇赋。
另外,在252年,孙权薨世。东吴改是年为神凤年,大赦。
大赦之后的第二年,东吴太傅诸葛恪伐魏,兵败而回,被孙峻所杀,夷三族,诸葛恪被杀后,苇席裹身,投之建业城南之石子岗,后为原部吏收葬。
诸葛瑾的儿子,东吴的功勋元老落得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当真是伴君如伴虎,富贵荣华转眼从云端跌落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