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暗火 (第2/2页)
爸妈为了打工,打小魏晓雅便被交给爷爷奶奶来照顾,这一带就是十几年。那时候爷爷奶奶还算年轻,爷爷的本家在临市,那边盛产石矿经济富足,奶奶跟着爷爷到临市闯荡,便在那边扎了根,魏晓雅也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见到爸妈。或许是聚少离多的缘故,他们的婆媳关系处的格外好,街上的人见了都要满是羡慕地夸上一句妈妈和奶奶比亲闺女还好,久而久之,这种印象就刻在魏晓雅的骨子里。
后来爷爷奶奶说落叶归根,他们才回了老家霖市,常有人见到魏晓雅会打趣,临市和霖市哪更好啊,晓雅和爷爷奶奶更亲还是跟姥姥姥爷更亲啊,每次遇上这种话魏晓雅都不假思索选了前者。十几年点滴相处,年幼的魏晓雅并不觉得这是个难题。除了每次回答结束,问话人多会呵呵笑她真不愧是临市长大的闺女时,让人觉得不舒服以外,便也没什么了。
回老家对家人来说或许是值得开心的大事,可对从小便成长在异乡的魏晓雅来说,童年不在这里,美好也不在这里,霖市却比临市更像异乡。在这里她没有朋友,对家人熟悉的邻里亲朋满是陌生,12岁的魏晓雅竟产生一种荒凉感。她竭尽全力挤进这个新环境里,却依旧有太多的举动与这地方违和。
比如因发音不一样而被嘲弄的方言、早已习以为常却被当地孩子看做装样子的一些礼貌习惯、从骨子里养出来却被误解为自带优越感的自信等等,一切仿佛客观的身体反应那般让人水土不服。
可魏晓雅都没放在心上,因为也有一些人好像理解她的表现,那些上了岁数的老人常常将她一些优点放大,比如今天又是她一个人给高龄老人让座位啊,读书放假又是她一个人将行李带回家啊等等,他们将这一切归于魏家家风好,四代人同处一个院子和睦相处才能培养出这么懂事的后辈。
村子里多的是妯娌叔伯婆媳间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天翻地覆,只有老魏家不一样,以前当村委的老干部还说,要是评选四好家庭,这个奖项肯定得给老魏家啊。
那时候的魏晓雅也是这么想的,她觉得确实是啊,她有一个好家。可随着逐渐长大,魏晓雅才明白曾经的这种赞同,只不过来源于自己年幼无知,那些存在于家庭中细碎的纷争被刻意地忽视掉了,而并非没有。她渐渐知道爷爷奶奶向来不满意妈妈,就像大多数婆家不喜自家媳妇一样,并无例外。
奶奶原来心里受了委屈会将怨怼哭诉给她听,13岁那年因为妈妈多给了姥姥几颗菜,奶奶便不情愿愣是哭着说妈妈不愿意把菜分给老舅家(奶奶的哥哥)。老人家一贯强势硬气,从不向谁示弱,不了解情况的魏晓雅没多想二话不说去找妈妈理论,进而不出意料吵了起来,话赶话间魏晓雅口不择言说了姥姥的几句不是,向来好脾气的妈妈当即一巴掌甩在了魏晓雅的嘴上。从那之后,妈妈好几天没回家。
后来魏晓雅才明白,这根本不是什么诉苦,更像是被当作了婆媳间争斗的武器,而其中的目的不过是要用她这根血亲肉箭来达到更强大的杀伤力,以证明这个家里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主导者。
再后来面对双方的反扑,魏晓雅只一笑了之,不再多此一举地掺和激化矛盾,可奶奶却反而因此觉得她成了十几年养不熟的白眼狼,将魏晓雅径直划分在妈妈的阵营里,战斗的长矛也一并朝她袭来。
这许多年,魏晓雅早明白这大小矛盾日以继夜的积压非一日可消除,可她却从未想过家庭软矛盾会上升到生活硬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