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s.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禅观与净土 > 第1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第1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第2/2页)

举一个例子,业感缘起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目犍连尊者的灭度。目犍连尊者我们都知道,佛陀弟子里面神通第一的。他老人家有一天在山中打坐,以过去的业力看到了执杖外道朝他那个地方走过来。当然,阿罗汉不想要惹事生非。以他的神通力,这些外道算什么呢!目犍连尊者可以一手把须弥山给擎起来,把须弥山拿起来!但是作为阿罗汉,他就是无诤三昧,他就是不想跟众生有这种纠纷。所以他就用神通力飞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继续打坐。

但是没多久,执杖外道又到他打坐的地方去了,他又用神通飞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如是第三次,执杖外道还是出现,他就知道业力不可思议,闪不过了,所以他没再离开,就被执杖外道打死了。在《阿含经》上说,目犍连尊者是被打成肉酱啊,是阿难尊者用衣服把他的肉包起来,到佛前,他才用神通力把他的肉结合起来,向佛陀礼拜以后再入灭。为什么?因为神通难抵业力。

再举一个例子好了,比方说释迦族的灭亡。诸位!“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但是佛陀,贵为佛陀,他保护不了他的家族啊。释迦族的灭亡是,琉璃王派了大军要去灭释迦族,佛陀在路上经过三次的阻碍,都没有成功,结果释迦族整个家族被灭掉,一个都没有留下。那整个恒河啊,杀到血流成河,都是红色的。目犍连尊者看不下去了,用神通力救起了五百个壮丁,希望能够留个释迦种。结果杀完以后,救起来的这五百个壮丁也变成血水。为什么?因为“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业力不可改变。

业感缘起的公案,在《阿含经》处处皆是,强调业力不可思议,而且他这个业感缘起是不可改变的。所以你看声闻戒里面,很多的业造了以后是不通忏悔的,不可以忏悔的,因为它的来源就是业感缘起。

所以我们了解人生的第一件事情:业力深深地主导我们的快乐,主导我们的痛苦,主导我们的来生。这是第一个概念。当然这种概念不圆满。

二、赖耶缘起

我们再往下看。第二个,赖耶缘起,叫作万法唯识。当我们从业力的思考提升到大乘佛法的时候,第一件事情会知道,其实业力是没有自性的,业性本空,因为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就是说,其实业力是保存在内心的深处,这个很重要,他不是单独存在的。所以,从唯识的角度,什么叫业力?它就是第八识的种子嘛。

那么这个地方就给我们一个希望了。既然业力是以种子的情况摄持在内心当中,那么第八识怎么样?它受熏。也就是说,你第六意识的思想很重要。你本来业障很重,但是你学经典以后,你开始培养一个美好的思想。比方说富贵从布施中求,你本来是贫穷的业很重,但是你开始学习施舍,用布施的心来转悭贪的业;比方说我们过去生因为瞋心重,所以造成丑陋的果,丑陋的业很重,业力一直在释放,但是我们今生修慈悲观,庄严从慈悲中求。这个时候,你的思想会改变你的业力。为什么?因为第八识是受前七转识的熏习。

所以我们看,“唯识所现,唯识所变”。第八识在释放业力的时候,第一个识是“唯识所现”,这个识是第八识,就是业力;第二个,“唯识所变”,这个识就是前六识。前六识当然主要就是前五识的感受还有第六意识的想象。当然,想象是关键,就是你培养一个美好的想象,会改变你的业力。

我们这样讲,从唯识的角度是这样看的。假设你活八十岁,前面四十岁不能怪你,不能怪今生的你。因为前面的四十岁,你的思想没有成熟,你前生业力的主导成分很大。就是前面四十岁你所现出来的身口意跟你今生没有很大的关系,跟前生有关系。但是四十岁以后,你的第六意识已经活动四十年了,某种程度,你今生的思想的因缘已经放进去了。所以,一个人年纪稍微大一点,可以看出你今生的思想有一点轮廓了。就是,一个人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大概也看到你过去的业力,但是这个业力的成分就不高了,主要看到你今生的思想,因为它受熏。

举一个例子,《了凡四训》,这是最简单的例子。你要是业感缘起,“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袁了凡先生,他让人家算命:他本来是没有儿子,第一个没有儿子;第二个,活到五十几岁,短命。但是他开始修他的思想。他觉得他这个人刻薄、孤僻,所以他开始修慈悲、包容,后来他改变了。他生了两个儿子,自己也活到八十几岁。所以,业力不可思议,其实你的思想更不可思议!

所以,我们从一种业感缘起慢慢地提升到——哦,原来万法唯识。生命,其实业力是一个次要因素。

以净土宗来说,这个很重要啊!你如果相信业感缘起,你就不会往生了,那就没有什么带业往生的概念。净土宗的带业往生,为什么生死业可以带走?你一定要建立万法唯识,你一定要有大乘思想,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就是我们可以透过思想的转变来引导业力,这是第二个概念,这个概念非常重要。这个思想的转变,我们到后面会广泛地应用。

所以我们到现在已经知道两件事情了,人生是由业力跟思想的结合,包括平时,包括临终。当然,思想是主导者,业力是被动的。

三、真如缘起

第三个思想也很重要,叫真如缘起,就是正念真如,“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前面两种概念都是在探讨人生的枝末。就是,反正你已经有人生了,人生是往好的方向走、往坏的方向走,就是业力跟思想结合。而真如缘起探讨生命的根本:为什么会有生命?你从什么地方来?

那么这个地方就牵涉到安住真如的观念了。安住真如,我们解释一下。

真如有两个意思,你要安住,要去了解它两层意思:第一个,清净义;第二个,具足义。

以真如本性的概念来看人生,是“达妄本空”,他觉得人生本来就不存在的。这是第一个思想,清净本然,就是本来就没有人生。

那么人生虽然本来没有,但是,知真本有——具足义。我们一念心性,其实它不但没有业力,也没有妄想,它本来是具足无量的性功德。也就是说,按照《楞严经》、《法华经》的思想,我们一念心性用来打妄想,用来造业,用来轮回生死,是不正常的;而用心性来成就功德,来往生,来成佛,是正常的。这个是一种概念。也就是说,同样一念心性,佛陀把它操作成无量的功德庄严,这个是正常的,这是合乎本性的,顺从本性的。而我们是操作错误。

当然,我们无量劫来一直流转,我们一个人一天到晚做乞丐,就觉得做乞丐很正常。其实不对呀!所以诸位,你想要改变人生,你想要求生净土,首先,当你要厌离娑婆的时候,很重要一个观念,你要否定娑婆的存在,这个概念会对你产生很大的加持。如果你肯定本来就有娑婆世界、本来就有业力,你就很难处理你的业力,很难处理了。所以,这个“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业力的存在,从根本上否定妄想的存在,就是本来是清净的。

站在根本的角度来处理你的无量的过去!

那么,站在根本的角度是什么概念呢?我们解释一下。一念心性本来清净,那怎么会有人生呢?因为“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当然,生灭相这个我们都能了解,一个人造业本来都是生灭。但是请你不要忽略了,真如缘起讲生灭的时候,它多了两个字,叫作“虚妄”,它的生是虚妄的生,它的灭也是虚妄的灭。所以,从真如的角度,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人生是没头没尾。

诸位!当你离开人生的时候,你凭什么能够安然自在地离开娑婆世界?因为本来就没有开始,这很重要!如果你觉得人生有个开始,你就很难处理,你就很难收尾,就没法收尾了。人生是没有开始,它从空性而来。其实人生是无中生有,你本来就不是这个样子嘛!你今生是这副德性,只有一种解释:无量劫来曾经有一个业力,你前生临终的时侯打了一个妄想,把这个业力给激发出来,所以“因缘和合,虚妄有生”。而这个业力本身就是一种能量的释放,就像电池一样,它不断地释放、释放,释放到八十岁,没有了!跑哪里去了?它从空性而来,它也往空性而去。这就是你的人生,是这么回事。所以,从真如的角度来说,它不生也不灭,它不垢也不净,它不增也不减。这个就是安住真如、不随妄转。

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要处理三件事情,三件事情都很重要。诸位!我们一路走来,在娑婆世界七十岁、八十岁,我们遇到很多的人,人与人之间有恩有怨。人生是错综复杂、酸甜苦辣。但临终的时候,你要离开它的时候,你一定要处理三件事情:

第一个,你今生所造的业力怎么办?

第二个,你今生打那么多妄想,那些思想怎么办?

第三个,就是你站在什么角度去处理它。

就是真如安住不安住?你只要不安住,你业力也很难处理,妄想很难处理。所以,这个真如缘起它本身不是在处理问题,它是你站在什么角度来处理,你是不是安住。就是站在一种“达妄本空、知真本有”的角度,来处理业力,来面对妄想。

举一个例子。春秋时代,有一个楚国的国君,他的祖先留下一个很好的弓箭。这个国君有一天带着这个弓箭到山中去打猎,打完猎回来的时候,这弓箭不见了,找不到了。当然这件事很严重,祖先留下来的弓箭不见了,上上下下找了三天都没找到。

但这个国君也不简单,他有他的智慧。他突然间哈哈大笑,说,不用找了。他说:“楚人失弓,楚人得弓。”楚国的国君失掉弓箭,楚国的老百姓得到,反正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得也没有失。标准的国王,以国家为己念。

孔夫子听到这句话,不满意:干嘛说楚人得弓,楚人失弓呢?你这个弓箭秦国不能得到吗?燕国不能得到吗?因为儒家思想是以人为本嘛。他说,你要把这个楚字拿掉,你应该说,“人失弓,人得弓”就好了,是吧?春秋那么多国家,你楚国丢了弓箭,鲁国也可以得到嘛。所以他认为,应该说人失掉弓箭,也是由人得到弓箭。

孔夫子这句话听到老子的耳朵,老子也觉得不满意,说:这样讲不对!老庄的思想是道法自然,干嘛一定要是人呢?猴子不能得到弓箭吗?老虎不能得到弓箭吗?你应该说“失弓,得弓”就好,干嘛讲个“人”呢?

所以,我们看到三种不同的人生观,三种不同的念想,当然也会主导三种不同的人生。一个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一个是站在人的角度,一个是站在大自然的角度。

好,如果失掉弓箭是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么想?你是怎么想?

业感缘起。业感缘起是说,我跟这个弓箭的业缘结束了,我跟这个弓箭的业缘也就几十年嘛。业力不可思议,所以我认命。这第一种人,业感缘起,你的思考是用业感缘起。

第二个,唯识学,万法唯识。他认为,我不能改变业力,但是我可以引导业力:失掉弓箭,多好的事情,表示我可以重新买一个弓箭了。这个旧的弓箭不丢掉,我还买不到新的。所以唯识学是什么样呢?它认为说,我不能改变环境,但是我可以重新解读环境。我不能改变我的生命,但是我可以引导我的生命趋向于好的地方。它用美好的思想来引导业力,不错。

那么真如缘起对这个弓箭怎么看呢?它认为本来就没有弓箭,所以弓箭对它来说不生也不灭,不垢也不净,不增也不减,它只不过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它来的时候也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相而来,它走的时候也是因缘假相的消失。从真如的角度来看,它本来就没有得,当然也没有失的问题。

三种人看这个弓箭的得到跟失掉,角度完全不同。当然,这三种人要往生,角度就不一样了。

所以诸位!我们无量劫来经历过很多很多很多次的生命,所以我们到现在要从娑婆世界的因缘跳到极乐世界的因缘,换一个很大的跑道,这个时候就不是业力轻重的问题了,因为业力大家都差不多,打的妄想也差不多。智慧很重要!现在我们回顾我们的过去,每一个人都是一堆的烂摊子,但是你怎么处理它就很重要。

净土宗很简单,你要带业往生,就要把娑婆世界的业打包起来,把它发到净土去,方法很重要。所以往生完全是智慧的问题,这是智慧的观照。

念佛很简单,你只要有皈依的信心就可以把佛号念起来。但是往生可不是这么简单,往生牵涉到带业,这不是念佛而已,你过去的业力、过去的妄想不会放过你的。也就是说,咱们今天念佛不是从零开始,我们是历尽沧桑,经过了无量劫的人生,到现在才开始要求生净土,你怎么面对你的过去?怎么处理你的过去?所以现在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这三个要完全整合起来,站在真如缘起的角度来处理业力,站在真如的角度来调整妄想,把娑婆世界的业力沉淀下来,把娑婆世界的妄想沉淀下来,而建立一个往生的念想。

所以,虽然我们修学是三个次第,业力、思想、真如,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这三个是结合的。等到我们下一堂课再来谈谈应该怎么建立我们往生的念想。

好,我们休息十分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