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血肉真的能筑成钢铁长城 (第2/2页)
欣慰的同时又不免有些心酸。
欣慰的是有人没有忘记他们,给他们做了记录,这样一来当后世有心人想要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有据可查。
王亮心酸的是那些阵亡了的普通士兵们,别说影像资料,就是连自己的名字都没能够留下来。
王亮记得,在1944年的时候川人在成都东门城门洞建立了一座川军将士阵亡纪念碑,又叫无名英雄铜像。
铜像造型是一名年轻的国民革命军人,脚蹬破烂的草鞋,穿着短裤,身着旧式军服,打着绑腿,胸前挂着两只木柄手榴弹,背上背着一把大刀和一只竹编斗笠。
他手里端着一支上了刺刀的老旧步枪,前倾着身躯,俯身跨步欲出征冲锋状,形态威武,坚毅的面庞正对着东方。
成都东门城门外,当年川军将士们出川参加抗战就是从这里出城的。
许多人,一去再也没能回来。
雕塑上年轻士兵衣衫的褴褛、装备的破旧是历史真实写照。
当年的川军将士,衣衫就是这样褴褛、装备就是这样破旧。
他们的步枪多是四川土造的单打一,其威力打只土鸡、兔子什么的还能凑合,连手榴弹都是四川土造的麻花手榴弹,在当时的世人眼中就是根本不堪使用的劣质装备。
但这些生于乱世、许多人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将士心中,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王亮真的不敢去想,不敢去想。
那座雕像,那为年轻的国民革命军人,是三百万川军将士的化身。
寄托着无数烈属的思念牵挂。
每年的清明节的时候,都会有无数的川人默默地把鲜花放在碑前,然后默默地离去。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风暴如约而至,这座成都的标志性建筑,寄托了无数川人对亲人思念的铜像以国民党兵痞的罪名而被砸碎。
二十年后,铜像又被立了起来。
但当王亮再度走到铜像前瞻仰的时候,感觉上不一样了,变了。
《川军第一三四师在南翔战斗中》
王亮认得这本书的作者胡忆初,他是川军第20军第124师第805团团部少尉见习军官。
书中有一段是这样记载的:“我团的伤亡也很大。说来真是骇人听闻,深约两米的战壕,在战争开始时,人们还要站在踏脚坑上才看得出去,随后战壕逐渐被战士的血肉填满了,此时死尸堆集竟比战壕还高,活着的人是用先烈的血肉作掩体,继续打击敌人的……全团数千人参战最后只剩下一百五十名官兵,其中很多还是轻伤未离队的。”
王亮轻轻地抚摸着书中的每一行每一个字,透过文字,他能看到当时的那番惨状。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出最后的吼声。
国歌,每一个人都会唱的国歌。
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只有这些当年参战过的老兵才清楚,这没有夸张,血肉真的能筑成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