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错案即错:迟到的正义非正义(1) (第2/2页)
“杜律师,喝杯水吧……您别太拘谨啊,就当过来在坐坐唠唠嗑,以后您不来值班的时候,也常来常往,过来喝杯水啊。”
街道办办公室的刘艳华大姐格外的热络。她就是这个社区的人,从中学毕业就在这里工作,已经工作了二十年。
“谢谢您……我自己照顾自己,您别忙活了……”杜蘅道。
“我就是来接待你们的呀……我刚上班那会儿,这是第二纺织厂的家属院。大家都是同事是街坊,都是熟识的,那个时候矛盾可比现在少,就算是邻里间有个争吵,家里头拌个嘴,有街坊邻居劝着,有厂子里领导工会问着,一般说道说道都说开了,不像是现在,谁管别人家事儿?谁有听谁的劝?”
刘大姐很善谈,她乐呵呵的跟杜蘅聊天,感叹着现在的工作不好干。
“再者说,以前那会儿,院子里跑着的狗啊,大家都知道是谁家的。现在,说是一个街道办,甚至一个居委会,来来往往的人,外地人多,租户多,都是生面孔,谁也不认识谁,进来的什么人,我们都没一点数儿。上头层层的压任务,说着是降低案件的生率,增加调解率,那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啊,哪儿能说了就当了……”
“那倒是也是。自由经济,市场经济就会增加人口的流动性;地区不均衡大家才会都往北京跑,这地儿好找工作,能找到工资高一点的工作啊……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争破头的抢那点利益,矛盾肯定多。这都不是领导的话决定的啊……”杜蘅分析着。
“说的在理……”刘艳华道。“杜律师有见识,案子给你办,肯定靠得住。”
正说着,门被推开,一个颤巍巍的老太太走了进来。
“华子,今儿是大律所的律师过来了吗?能不能接我这个案子啊……”
老太太一口浓重的北京口音,她有些瘦,头都白了,似乎是眼神不大好使,虽然没有主拐杖,但是她下意识的扶着门边走路。
“赵姨,您来了啊……”刘艳华去迎接,显然是熟人。
“您好,丫头……您是律师是吗?”赵姨问道。
赵姨的眼神聚焦很差,不是很有神,满头白,形容枯槁,一看便知道是生活很不顺遂的人。
杜蘅点点头:
“是的,我是世和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我叫杜蘅。老太太,您有什么需要帮忙?”
“赵姨今年才五十九,叫什么老太太……姨您坐下,您慢慢跟杜律师说。”刘艳华态度很好。
“啊,对不起……”杜蘅连忙道歉。杜蘅承认自己眼拙,但是,显然,赵姨的样子看上去确实是比六十岁左右的人苍老太多了。
“华子,我知道你好心,你心疼姨,你是好孩子……就是律师不说,我不知道我这样儿,都是七老八十快入土的样子了吗?就是这样,我才一趟趟的来麻烦你们……这小二十年了,我是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了,可是,再不给你们添麻烦,我真是入土了,我死不瞑目啊……我死了不要紧,我家小子,他真没杀人,他冤枉啊,他还在大牢里啊……”
赵姨说着,泪流满面。
刘艳华显然是看多了,有预料的,她连忙劝解着,递着纸巾递着水。
“不麻烦啊,没麻烦的,就是我帮不上您,您跟律师说说,看看咱们新来的律师有没有办法的……”
刘艳华一边说着,一边看着杜蘅,示意着点点头。
杜蘅连忙道:
“赵姨,您说,我听着,这是怎么个事儿,我看看能不能帮得到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