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初到迦湿弥罗 (第2/2页)
“……是,是的……”埃特罗口舌相颤,艰难地说道。
“既然我是清白的,那也就意味着,有人不清白了。诸位是不是也需要在大神面前证明一下呢?”玄奘清冷的目光从长老们脸上一一扫过,将各种惊诧和恐惧的表情尽收眼底。
大长老埃特罗立即将目光转向其他长老们,他现,有几个人的腿已经开始颤抖起来。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厉声喝问,“难道在大神面前,你们还要说谎吗?”
“不关我的事!”终于,有人崩溃了,跪倒在大长老的面前,“是伐伽跋耶说,有个富裕的异乡人来到这里,他是个异教徒,却拥有一匹漂亮的马和很多漂亮的织物,如此没有天理的事情是大神所不能允许的,所以……”
“所以你们就串通起来,想要诬陷这个异乡人!”大长老气得浑身抖,“你们居然连我都瞒过了!”
“如果不瞒过你,你一定不会同意我们这么做,”伐伽跋耶竟然说得理直气壮,又转过脸,恶狠狠地盯住玄奘,“我只是不明白,大神为什么要包庇这个异教徒!”
玄奘叹了口气,我也算是一个富裕的人吗?看来财富果然是惹祸的根苗啊。
“你们以后最好不要再这样做了,”他心中郁闷,语气却很平淡,“我想你们的大神一定不喜欢说谎的教徒。”
说罢转身离去,只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长老和百姓。
他就这样算了?人们面面相觑,怎么也不敢相信,一个得到神的眷顾的人竟然丝毫不起报复之念!
其实,玄奘的心中也在暗自庆幸,不管怎么说,这里的人还算单纯,对神力有着明显的敬畏。换了别的地方,他孤身一人,就这样出现在众人面前,能否平安离去,还真是个问题。
离开了乌剌尸国,玄奘溯印度河的一条支流而上,稍往南迂回,便进入到迦湿弥罗的地界。
这是北印度的一个山地大国,玄奘前面一路走过的很多小国,有相当多是隶属于它的。全境四面环山,极为峻峭,虽然有路可通,但却十分狭窄。这大概也是它能称雄北印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这一走又是十余日,路上但见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古树参天。时不时地还能现几棵珍奇药材。偶有平坦之地,则会出现村庄。环绕村庄的是满眼的郁金香和果树,还有大片大片的庄稼。
这样的地方着实令人心情舒畅,那场莫名其妙的神判所带来的郁结之气一扫而空。玄奘边走边思忖着:“此地山清水秀,风景如此清幽,倒像是从前曾经来过的一般。”
再三思索,突然想起少年时曾经到过的蜀地,同样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与这里的景致确有些相似之处。不同的只是,这里的昼夜温差比蜀地大得多,白天烈日炎炎,暑热极甚;夜间却又寒气森然,因而植被也显得高大奇特……
这里的百姓看起来都很富裕,几乎每家都用牛来犁地,衣服多是白色毛布或棉布,显得干净整洁,形貌漂亮又友善,看起来舒服多了。
这天清晨,绕过一座山头,眼前再次出现了一条大河,隔着宽宽的河面,便可看到迦湿弥逻国的都城达摩舍罗,在薄雾中若隐若现。
这座城池呈细长条状,南北十二三里,东西四五里。三面都是高大的雪山,一面临河。最令玄奘激动的是城中那高高低低的佛塔,犹如森林一般!
见惯了佛教在北印度的衰微,眼前的盛景,倒令他有些不敢相信了。
“果然是佛国罽宾,气象不凡啊!”看着那些高出城墙的佛塔,玄奘不禁啧啧称叹。
这里就是当年世亲菩萨偷学佛法的“罽宾”,也是鸠摩罗什大师曾经求学五年之久的“罽宾”,搞不好也是龟兹国师木叉毱多学习声明学的主要地点,是佛教北传中亚、东传汉土的重要中转站。
河边有些渡船在做往来行人的生意,玄奘很轻快地跳上了其中的一条,船工将长篙一撑,渡船便向对岸驶去。
与同船的乘客聊了一会儿,玄奘现,这个国家的居民大都爱好学问,见闻也广,很多人既信佛教也信婆罗门教,就像中国的很多居士既是儒生也是佛教徒一样。
船行至河对岸时,已近午时,玄奘正将行李放在马上准备上岸,却见两名津吏跳下船来,大声命乘客打开行李,欲行检查,一时间,船上的乘客都忙活起来。
那津吏走到玄奘身边时,见这年轻沙门面貌清奇、风尘仆仆,显然不是本国之人,不禁吃了一惊,忙上前合十行礼,恭敬地问道:“这位大师,可是从东土汉地来的玄奘法师吗?”
玄奘有些惊奇:“贫僧正是。”
津吏的脸上登时变色,忙跪下顶礼道:“原来是玄奘法师到了!我王一向崇奉佛法,得知法师将到本国,这些日子天天都在等候,吩咐我们留心打听消息,又在西门外预备了车马仪仗,以便迎接。今日法师果然来了,我王听到这个消息还不知会怎么欢喜呢!”
“阿弥陀佛,”玄奘合掌道,“多谢国王好意。”
津吏又道:“这里距离都城还有不到十拘卢舍,不远处就是我们这些津吏的石舍,法师请先到那里宽坐,歇息一下,待我们前去向大王禀告。”
说罢又代玄奘付了船钱,然后引玄奘弃舟登岸,将其安置在附近的石舍内歇息。
这时石舍里走出四五个人来,有两位将银踪牵去喂草,又有两人将行李搬到屋内。玄奘坐下后,便有人端来茶水,两名津吏则策马向远处跑去。
喝上一口浓浓的印度茶,眯眼看了看外面的天光,玄奘心想:现在已过午时,那两名津吏还要通过重重关门禀报国王,国王要出动也非同小可,无论如何今天是不会来的,看来我得安心在这石舍内过上一夜了。
谁知当天傍晚,正坐在石舍内看书的玄奘,就被远处传来的千军万马的声音所震动,那声音渐行渐近,中间还夹杂着喧天的鼓乐,十分热闹。
玄奘吃了一惊,想不到国王的车马来得这么快,忙站起身来,牵马出了石舍,站在门外等候。
片刻间,大队人马已经到了跟前,只见幢盖塞途,烟华满路。最前面的便是那两个津吏,后面是马队一千余骑,左右大臣及一班僧众簇拥着两头大象,其中一头大象背上坐着国王——高鼻深目,满面虬须,身着锦服,手持鲜花,面貌颇为英俊,估计出自婆罗门种姓。
津吏引国王下象,国王携大批僧侣径直向玄奘走来,先是虔诚礼赞,接着又亲自散花供养,态度十分殷勤。
玄奘也合掌问讯,双方寒喧一番后,国王遂请玄奘乘坐大象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