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夏 (第2/2页)
但说到底,还是各路神仙打架,皇帝也是鞭长莫及,最后能打出个什么结果来,也是未知。
对于文安之在四川的整顿,甚至引发了一场大哗变,南京朝堂引发了大争论,不少人认为文安之这是误国。
有人认为大敌当前,文安之的表现说明他不足担任五省经略一职。
各种争议传到皇帝耳中。
朱以海对外界的这些争论不加理会,对于川中的情况,他其实一直都很清楚,虽然消息有些滞后,但不妨碍他的判断。
他早有意整顿川中各路军头们,但鞭长莫及,所以后来建立川陕行营,后来还把曾经在御营呆过一段时间的袁宗第派去。
都是为了帮文安之树立权威。
文安之的表现,其实已经超出朱以海的预料了,他做的比他期望的还好,川中出了点乱子,但现在这个结果很好。
马乾、王应熊、樊一蘅三位督抚被送去南京,王祥、曾英、甘良臣等这些原来的军头们也都被拿下,押往南京。
之前混乱的川中局面打破,文安之这个经略,也算是真正能够号令指挥川中,重整川军。
朝堂上很多人说文安之逼反了数镇川军,搞的川中动荡,朱以海看到的却是不破不立,重树格局。
要处置的不是文安之,而是王应熊、王祥这些人。
只是时局如此,他也不可能跟崇祯一样动不动就杀督抚总兵大将,所以也只能压抑着怒火,最后下旨,给马乾王应熊以及王祥曾英等人,全都调到御前来。
给他们都加阶晋衔,算是安抚,但只给了虚衔散阶,不授实职,且放在御前,加以管控,实际上还是支持文安之。
这其实也是朱以海穿越者的福利,他知道未来走势,知道历史大势,所以好些事情,别人看是扑朔迷离,他却能一眼看穿本质,他处置起来,就会简单的多。
不过说来也是文安之确实有能力,别看是一介书生,但能在这么短时间里,取得秦良玉的全力支持,再凭借着新入川御营军官们建立的行营,能拉拢杨展、曹勋等一些小军头,对这些大军头来了一次诱而歼之的大行动,还十分成功,这可就非常不易。
这种事情,操作不好就要翻车的。
而一旦翻车,朱以海也只能先以大局为重,安抚那些军头们,而把文安之调回,甚至要处罚了。
好在他成功了。
虽然有些险,逼反了这么多军头,但那些军头小瞧了文安之,反而被一锅端。幸好被一锅端,要是他们忍一忍,回到各自地盘,再来个不听调不听宣,那才是大麻烦,这也更显文安之的本事,故意激发这些人,其实一切尽在掌握。
不过四川现在主要麻烦还是外在威胁,是全军北上的西营,是重兵南下的清军。情报显示,吴三桂率领的清军主力已经进入了汉中,而张献忠终究是迟了一步,被堵在了金牛道中,一座阳平关,就让张献忠动弹不得。
现在张献忠一面派兵继续强攻阳平关,一面分兵,试图找到其它道路,一路兵沿白龙江往西北,试图去阶州,然后绕过阳平关,或者打通直接通往秦州天水的通道。
一路则试图往东面南江方向去,打通另一条路米仓道,翻越米仓山入汉中。
不过现在阶州被大明御营陕甘行营占据,骁骑营刘进忠表面还是西军大将,率部去打阶州一带的顺贼,其实早就是行营副提督了。
东面的米仓道,其南面的琉璃关现在则被大明川贵行营占据,正在那边四处征剿摇黄贼等,抢先占据险要了。
张献忠现在骑虎难下,左右不得进,想出川东进,可文安之秦良玉率领精锐在顺庆凤凰山扎营立寨,堵住去路。
吴三桂新取汉中,但情况也不太好,因为后方粮草供应不上,现在饥一顿饱一顿的,张献忠堵在川北出不了川,但吴三桂却也进不了川。
不过朱以海也清楚,这种对峙不可能长久,肯定会有一方打破平衡。
到底是吴三桂先杀进川,还是张献忠杀出川,很难说。
而不管谁打破平衡,则刚经历剧变的川军,都要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好在朱以海是个比较豁达的人,再怎么差,如今的局势也比历史上要好吧?最起码现在川军整顿过了,能够号令统一了。
若是张献忠能再扛一扛,川军还能更强些,甚至再多拖些时间,说不定云南的叛乱就平定了,到时朝廷还能再腾出手,把西南几省的兵再调些入川呢?
西线的压力很大,朱以海打算在东线给鞑子多施加些压力。
这也是朱以海直奔山东,甚至在知晓清军已经开始要大举来援后,仍然不再打算撤离,要在登莱跟鞑子碰一碰的根本原因了。
之前朱以海总是避实击虚,一击即退,绝不跟鞑子轻易缠斗,避免恶战损失。
可这一次,必须得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