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难解危局(二) (第2/2页)
李世民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以债券的问题开场,把皇后出的主意说了一遍。最后说道:“朕觉得皇后说的很有道理,想找你们来研究一下,看看是否可行。”
李世民很鬼,并没有说听皇后的,这样说既避免了自己没有皇后聪明的尴尬,也没有后宫干政的嫌疑,同时还能显示出他尊重贤臣。
这几个人都是李世民的近臣,又是对李彦很有好印象的几个人,同时也是一心为国的忠臣。起码李世民没有找温彦博、李纲他们前来。这几个人都是很有头脑的,对于四百多万借款,有多大危害十分清楚。
西域国李锦儿的扩张和强国也不是不知道。西域国虽然兵甲两万,可他们的战斗力是什么样,每个人都很清楚,大唐只有一千人的骑士团,可西域国却有两万。
单鹰是他们的司令。根据秦怀玉报告,即使骁卫军那样的部队全体出动,没有五万军队根本扛不住西域军。要是普通军队,大唐得出动二十万才有胜算。
这也太恐怖一些,虽然很多将领不服气,可也就嘴上说说而已。连李靖都闭上嘴,其他人根本不够看。何况两条通商的通道直通大唐,其他方向还有四条,一条通吐蕃,一条通天竺,一条通往尼婆罗的加德满都。一条通西突厥。可以说李锦儿全部靠着商业存活,什么都不缺,国力增长很快。
最让大唐臣子嫉妒的是,西域国的官员俸禄高得离谱。基本上不用干什么,只要当十年官员,就可以过富翁的生活。这样收入,再加上严厉的处罚,哪还有敢贪腐的。
特别是西域国没有贵族,没有勋爵,只有官员,当然也就没有世家大族。李世民都很羡慕李锦儿,要是知道这样,他平定天下的时候,也趁机把那些世家铲除。
可他不明白,当时他也有条件,只是想利用世家支持自己,根本没想到这些世家是双刃剑。勋爵制度,打击一大批世家门阀,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只是换一个家族而已。
面对西域的压力,再有李世民说出天书这件事,谁也不反对这样的做法,先把李彦控制在手。
对于李锦儿是否会接受大唐的册封,这几个人分析应该能。西域毕竟地域狭小,锦儿只有两万部队,他要防备吐谷浑和薛延陀,还要防备吐蕃和西突厥。不可能和大唐为敌。
这些人在一起研究,可比长孙无垢研究的厉害多了。根据最后归纳的意见,不只是向西域国派出使者,同时向吐谷浑和薛延陀派人,对他们进行册封。面对李锦儿的压力,伏允和夷男不敢不接受大唐的册封,用他们两个牵制李锦儿的西域国。同时对李锦儿也册封,想来李锦儿不敢不接受。要是不接受,她将面对四国进攻,这样一来西部和西南就会进入战略平衡,大唐可以居中掌握全局。
六七个人连李世民也知道,其中以李锦儿最强,要是没有大唐压制,估计吐谷浑早就被灭了。要是李彦在,可以安抚李锦儿,还能压制西突厥的力量。
一直到很晚,终于制定出方案。当在出使人选上的时候,房玄龄说道:“皇上,李锦儿是秉承汉制,完全与大唐一样。所以不应该封为可汗,还是封王为好。要派一个有分量的人前往,还要不输于班杰的能力,以免被李锦儿小瞧。”
李世民点点头:“你看何人合适?”
房玄龄说道:“我觉得马周合适。此人很有才能,虽然入仕时间不长,已经崭露头角。”
房玄龄这一说,立即的到几个人的承认。当初皇上四请马周都觉得过分,一个狂士也。可连着几个建议让大家看到他的水平,短短时间,已经升为中书舍人。
李世民说道:“什么人去请李家家里人?”
魏征突然说道:“平阳公主。”
魏征是御史中丞,平时是不参与这些决定的,他是谏官。可他的话让高士廉竖起大拇指:“魏大人高明。”
李世民当然知道,李家的人未必相信自己,能不能来在两可之间,先得让李彦家里人相信安全保证。谁保证李家人回信?平阳是最佳人选。
但自从在定襄回来之后,平阳身体原因再也没有领兵,其实和李世民的不信任有关。和李书同一样,削去军权,只保留一个爵位,什么职务也没有。连柴绍都一样只是僬国公,其他什么职务都没有。
两个人也闭门谢客,什么人都不见。第二天一早几道圣旨就出去,同时三个使者分别前往吐谷浑和薛延陀,还有西域。
李世民知道,请动李秀宁自己并不好使,虽然长孙无垢身体不好,还是决定她去找平阳。怎么说当然是公开说,毕竟李秀宁不想看到大唐被毁。
在御书房算计的李世民感觉不错,终于解开这个局,第二天一早前往九成宫去避暑。
九成宫年德殿,李世民惬意的倒在一个胡床上,这里山高林密,环境优雅,扩建后的九成宫更加舒适,山风吹过,驱走酷暑,真是好地方。因为不是皇宫,皇后也是一身便装,很清爽的在休息。李世民觉得,要是永远这样多好。
赵坤进来:“皇上,林指挥使求见,有要事禀报。”
李世民一愣,林魁到这来报告,一定是紧急重要的事,立即说道:“宣。”
林魁在外面进来,跪在李世民面前:“皇上,臣失职,特来请罪。”
李世民一愣:“生什么事了?”
林魁说道:“刚刚接到房州报告,李家石门峪空无一人。李家人全部消失,包括几个女儿和女婿,连永平王和王妃以及世子也消失。”
李世民的脸当时就变了,呆呆的坐在那里,一时反应不过来。好半天才喊道:“传旨,宣三省长官前来。不,宣房玄龄、高士廉、长孙无忌,还有李靖、李绩、程知节立即来九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