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6章 艰巨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s.cc,最快更新重生明星音乐家!
他在周秀英家呆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方希平方建国他们都没把他当外人,周秀英就更不用说,好在方中信不是学音乐的,要不然肯定得埋怨长辈们的偏心。方中信在音乐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性格一贯强势的周秀英也就没勉强他学音乐,让他能安心过普通学生的生活。当然,基础的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做强迫要求,只当兴趣培养,要不然出去很丢她们家面子的。
人小鬼大的方中信还挺庆幸的,他从小也见到那些专业学音乐的,不管是中小学生还是成名已久的歌唱家演奏家,都特别努力,练习的过程都是非常幸苦的。周秀英的学生,无一例外,全都是既有天赋又肯下苦功夫努力的,两者缺一不可。
在方中信眼里,秦放歌算是个特例,不光是因为他最年轻也最有天赋,最得周秀英宠爱。他对自己态度也是非常有趣的,到他这样的程度,已经不需要拍谁马屁可以讨好谁的。跟他聊起来的时候,话题都蛮轻松开心的。
不过这样的机会并不太多,这不,都没聊上几句,秦放歌就被曾祖父方希平拉了过去,跟他聊歌剧《梁祝》的创作。
方希平还挺感概的,他这番光是创作歌剧脚本就相当不易,又太多值得细细推敲和琢磨的地方。秦放歌自己的话,一个人就可以拿出《唐璜》这样的巨作来,除开其中的音乐不谈,剧本对话种种细节处,都堪称经典。
方希平也担心,太文绉绉的话,会让观众难以理解,即便对国内的观众而言,国外的观众就更不用说了。但《梁祝》是个完整的故事,比先前大家预计从“三国演义”中摘取故事来制作歌剧,要容易得多,还有很多经典的戏剧,越曲昆剧京剧中都有,可以用来作为参考。
但做成歌剧的话,和传统的戏剧有太多的不同,改编之后,能否被观众接受也是个极大的考验。方希平越是深入其中,就越了解其中的难度,可这也让他越有干劲,还拉上儿子方建国以及好友学生都加入创作中来。
周秀英对此充满期待,她也能给出相当多可行的提议,可以说是直接加入创作中来,她做歌剧多年,总领全局的本领是在一部部歌剧中锻炼出来的。大家都不着急,细细雕琢,决心把这部中文歌剧做成经典。
而由林宝卿她们乐团演出的民乐版《梁祝》,一经演出,就广受观众和专业人士的好评,也早在方希平周秀英他们的预料之中。事实上,当初在看过曲谱后,他们就敏锐的意识到了这部作品的优秀之处。
演出的成功,既印证了他们的眼光,也给他们更多的鼓舞来创作这部歌剧。
歌剧的创作,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音乐是最重要的,但剧本的创作同样重要,尤其对中国的普通观众而言,歌词甚至还在主旋律之上,至于其他和声织体之类,则是深入后才会去做了解的。
但创作者并不能由此就忽略其音乐性,好在有秦放歌这位天才作曲家在,他也负责包办全剧所有的音乐创作,也拿出了雏形来,就是民乐版《梁祝》。让方希平方建国他们在创作剧本时候,有了基础的标准和风格。
此外,舞蹈,场景,服装,美术,灯光等等,都是构成歌剧的重要元素,任何一方面做得不够出彩,就有可能拖整部歌剧的后腿。
其中可以仔细探究的地方就多了去,随便举个例子。
在用声音塑造角色方面,我国戏曲传统演唱法的主要规律和特点,是从字入手,讲究吐字清晰,以字行腔,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美声唱法的特点是声音浑厚,气息饱满,音域宽广,共鸣充实和连续演唱的耐久性。而中国歌剧的演唱把继承民族声乐传统与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声原理相结合,同时为适应中国观众审美的要求,立足于我国的民族风格和语言特点,并不断融入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技巧与形象塑造。
只是,如今中国歌剧的展并不顺聊天,高不成低不就,不受国内观众待见,国外观众也不见得喜欢。
方希平他们曾称,“民族歌剧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束魅力之花!”周秀英更是亲自见证过民族歌剧的兴盛繁荣时期,但随着飞速展的社会潮流,却出现了很多制约影响民族歌剧展的不谐和因素,这也让她颇为无奈,但她并没有放弃希望,秦放歌横空出世后,她更觉看到了希望,她的态度也影响了身边的人,老伴方希平,学生华夏音乐学院声歌系系主任沈建萍,以及国家大剧院的一众学生。
周秀英一直觉得,想要真正将中国的民族歌剧展起来,先要搞清楚,制约歌剧的展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因为,“只有真正弄明白了中国民族歌剧为什么展不起来,才能有针对的去努力,实现民族歌剧的兴旺达,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先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清楚明白的说明了这个真理:一切的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做为上层建筑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歌剧,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受经济因素的制约。一部歌剧从创作到排演,需要相当数量的资金投入。一句话,没钱是万万不行的,歌剧演出从来就是亏损的也根本没有盈利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