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赞不绝口 (第2/2页)
杜松老老实实的说:“启禀皇上,小民目前还是舍人。”
所谓的舍人就是卫所军官子弟。按大明律例,老爸在卫所当兵的话,儿子也有很大概率是当兵的,将来孙子也有很大概率当兵,这是他们的义务,卫所军官的儿子未到从军年龄的话就叫舍人。
万历纳闷:“你还是舍人?那你是怎么进入京营校场的?”
龙岩峰干咳一声,说:“回皇上的话,他虽是舍人出身,但那是以前的事了,现在他算是半个御马监的人了。”
万历瞪了他一眼:“什么算是半个御马监的人了?乱七八糟!”
龙岩峰说:“因为我把他的军籍从延绥调到御马监来了啊!”
万历:“……”
在这种场合说这样的事情,真的合适吗?
万历决定不鸟这货了,继续问杜松:“爱卿是延绥镇的?”
杜松说:“是的。小民祖上原是昆山人,后来移镇延绥。延绥副总兵杜桐便是小民兄长。”
万历略一思索,有印象了:“杜桐啊……朕记起来了,他勇武过人,曾镇守过延安、古北口、宁夏,屡立战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他打量着杜松,见他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越看越是喜爱:“爱卿年纪轻轻便武艺超群,身手不在杜副总兵之下,未来必定是我大明的一颗将星啊!”
杜松难得的谦虚了一下:“皇上过誉,小民愧不敢当!其实在延绥,似小民这样的少年比比皆是,只是苦于路途遥远,没有机会将一身武艺献以皇上而已!”
万历有点惊讶:“你是说,在延绥,有你这等身手的少年很多?”
杜松说:“很多!那里的男孩子还没有学会走路便先学会了骑马,还没有学会吃饭便先学会了使刀,跟他们一比,小民这点粗浅的功夫真的不算什么。”
万历半信半疑,把目光投向陈名振:“陈伴伴,这是真的么?”
陈名振笑说:“启禀皇上,杜壮士有点过谦了,有他这般身手的人万中无一,甭管在哪都不可能是比比皆是。不过延绥边镇时常与鞑靼人交战,为求自保,不论男女都会苦练武艺,这却是真的。”
裴乐说:“延绥镇是与鞑靼交战最为频繁的边镇,也是九边中尚武之风最为浓烈的边镇,榆林精兵甲天下,这话倒是一点也没夸大。”
万历说:“好一个榆林精兵甲天下,说得朕心里都十分好奇,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到延绥,去看看那甲于天下的强兵是什么样子的了!”
龙岩峰偷偷撇了撇嘴……还能怎么样?穷得当当响,一年欠两次饷,一次欠六个月呗!这可不是他冤枉大明,这话可是杜松自己说的。杜松在跟他聊天的时候没少抱怨,说同样是镇守九边,可有些边镇像蓟镇、辽东镇,能吃香的喝辣的,快活无比,而有些边镇诸如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连吃饱饭都难。没辙,明朝的财政收入向来少得可怜,一年就那么几百万两,这点钱既要维持整个帝国的运转又要供养数量惊人的王室,还得赈灾、治河,更时不时又要修一段长达一百几十里的长城,最后能拿来供养那几十万边军的也就少得可怜了。这点钱想按时足额给几十万边军发饷是不可能的,只能分个远近亲疏。辽东镇、蓟镇、宣大这些边境拱卫京师,直接关系着整个帝国的安危,万万怠慢不得,自然要优先发饷,至于延绥、宁夏、固原这些山高皇帝远的边镇就对不起了,有钱发一点,没钱先欠着!
连着十三四个月不发一分钱的饷都不稀奇!
如果万历真的兴冲冲跑到延绥去想一睹榆林精兵的风采,那么他有很大概率会看到一群衣衫破烂的穷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