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想多了 (第2/2页)
然而,这一路过去,龙岩峰却看到,桑干河两岸村寨零落,人烟荒芜,往往走上二十里都看不到一个村寨。他不禁纳闷:“怎么人这么少?这两岸土地颇为肥沃,应该很适宜耕作才对的,怎么没有多少人来开荒?”
杜松说:“公公有所不知,这一带靠近边关,鞑靼人几乎每年都要大举犯边劫掠,边民一夕数惊,自然就没什么人来开荒了。拥有一片良田固然是好,但如果安全得不到保证的话,大家也不愿意冒这个险。”他指向前方:“看,那里就有一个被焚毁的村寨,今年春天的时候鞑靼犯边,把整个寨子屠得连只活鸡都没剩下来,寨中居民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千亩土地也就荒了。”
龙岩峰望过去,只见几堵黑色的断墙矗立在一荆棘杂草之中,插上在面的羽箭和长矛无言地述说着自己的悲怆经历。他心里发堵,沉沉的叹了一口气:“边关百姓生存可真艰难。”
杜松说:“不光边关百姓生存艰难,边军同样不易,每年春季和秋季都要防御鞑靼入侵,像宣府、大同、榆林、延安这些边镇的男人,就没几个能老死床塌的。”
龙岩峰沉沉的叹了一口气。
不过,到了大同,龙岩峰却惊讶地发现这座边关重镇却异常的繁荣,商旅往来不绝,每隔一两个时辰就能规模可观的驮队满载着货物走出边墙进入大草原,或者看到同样庞大的驮队从草原那边穿过边墙进入大同。大同城内茶楼酒肆,青楼钱庄,一应俱全,来自内地的盐茶布匹,来自草原的皮毛牲畜,琳琅满目,其繁荣程度居然不输于京畿一带的城市!他大为吃惊:“这不是边关重镇吗?怎么会有这么多商贾进进出出?”
杜松不屑的冷笑:“没有这些商贾,大同边镇将领吃什么啊?公公你别看这一路过来这么萧条,其实大同镇的将门世家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腰缠万贯,良田数百顷,奴仆成群的巨富!”
龙岩峰纳闷:“他们怎么会这么有钱?”
杜松指向一支正在进入大同城门的驮队:“都是这些商人养肥的!每年大批晋商千方百计筹集草原紧缺的货物,经大同高价贩卖到草原去,然后低价从鞑靼人那里收购皮毛牲畜运回关内出手,这一进一出,获利何止十倍!他们贩卖的很多东西是朝廷明令禁止的,比如说铁器、粮食、漆、盐等等,边关将领为他们提供保护,获利之后他们便报以重金,一来二去,边镇将领也富得流油了,只是边关百姓被坑苦了而已。”他愤愤地说:“很多鞑靼部落穷得连口锅都没有,只能用石锅甚至水袋煮肉吃,但他们的王帐精兵的盔甲兵器却比边军还要精良,甚至能拉出数千甲骑,打得边军根本就不敢出边墙跟他们野战!如果没有那帮吃里扒外的东西,鞑靼人上哪弄那么多铁料打造如此精良的武器,组建可怕的具装甲骑?”
龙岩峰不禁咋舌。自古以来边关将领就喜欢养寇自重,但养到明朝这种水准的还真是空前绝后————能把一群原本穷得连铁锅都没有的穷鬼养得能拉出数千甲骑,也算是一种境界了!他捏着下巴问:“把货物运到草原去卖很赚钱么?”
杜松说:“那还用说?靠近边墙的鞑靼部落还算正常,在草原深处的那些部落,一两匹布就能换一匹马了,而一匹好马运回内地出手至少值二三十两银子,你可以想想这里头利润有多大!”
龙岩峰两眼放光:“那将来我弄几十车货物到草原去卖,岂不是大赚特赚?”
杜松兜头便是一桶冷水泼下来:“千万别!这些交易都被晋商垄断的,外地客商胆敢不得到他们准许就出关去跟鞑靼人做生意的话,只怕钱没赚到,自己就先人头落地了!宣府、大同边军对上鞑靼人可能胆小如鼠,但杀起这些不听话的商队来可一点都不手软!”
龙岩峰:“……”
杜松又补充:“事实上,跑口外的商队有时候也会兼职做马贼,每支商队的护卫队本身就是一支相当强的力量,遇到这种外地来的商队,他们的惯用做法就是一个不留,通通宰掉然后把货物抢走!外地人跑到他们的地盘去做买卖,死了也白死!”
龙岩峰:“……”
他妈的,这还有没有王法了!
不好意思,真的真没有王法。不光是大同,辽东将门也没少跟鞑靼人私底下做买卖,大发横财。这种走私贸易的利润是如此的惊人,以至于边镇将领有一个算一个,都富得流油,晋商更是富可敌国,跟他们一比,大明国库那点家底简直不值一提。这种暴利的生意自然要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容他人染指,所以精明的晋商早早就跟辽东、宣大等边镇将领组成攻守同盟,边镇将领为他们提供保护,帮他们清除试图与他们竞争的对手,而他们则从利润中拿出可观的一部份来回报边镇,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在宣府、大同的边境贸易完全就是晋商集团说了算的,任何试图跑到他们的地盘抢饭吃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所以对于龙岩峰试图组织商队走口外好大捞一笔的想法,杜松表示……
骚年,你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