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节 筑基者(二) (第2/2页)
”故释教光明如来云:“老僧会接无根树,能续无油海底灯。
”汝又当勤勤修炼,非一朝一夕而能成道也。重阳祖师曰:“纯阴之下须是用火煅炼,方得阳气发生,神明自来也。
”又闻之龙眉子曰:“风轮激动产真铅,都因静极还生动。
”此以上皆言风之妙用。
栖云先生云:“火不得风不能焰灼”,抱一子曰:“知采摄若无风鼓,吾之橐龠何以生风?”《入药镜》曰:“起巽风,运坤火。
”华阳曰:巽风者,呼吸之喻也。
火者,乃元气也。元,是为阳不得阴,则必然不聚气若不承呼吸之能,则不能成之故也。
又必须存心中之阴神,驭肾中刚阳之火,使绵绵息息归根,则坤火自运矣。
又恐用火者,有过不及之弊,须当用文薰武炼。
”故萧紫虚云:“炽则坤火略埋藏,冷则巽风为吹嘘”,此言是也。
《黄庭经》曰:“呼吸元气以求仙”,李清庵曰:“得遇真传,便知下手,成功不难。
鼓动巽风,扇开炉焰。”李道纯曰:“炼精其先以气摄精。
”无名子曰:“精调气候。
”调者,是精生之时以用调法,不然则易走泄矣。
古人云:“精气之为物也,运行则常,退守则灾。
譬如天之气候,四时不运,万物何以能生?日月不映,万物何以能明?
”凡有伪道者,以固守住精为之长生,更谬也。
汝不悟道之根本,譬如烧砖之土坯,若不入窑用火烧成,每遇大雨之时,化而为泥,此谓守孤精之道也。而不知风火之炼法,焉能证其道果也?冲虚子云:“调定其机。
”物不生矣。
又机者,是精生之动机。
夫若不调,则气必泄而曰:若不先调,则老嫩亦无分别。
”老嫩者,是采取之时候也。
若不先调,无日气满景到也。栗大志问曰:“弟子闻有一先生,教人初手先行周天,可是道否?”敲蹻答云:“此人未遇真传,不知调一法。
盖调一法,上圣深秘,乃百日回风混合之用。神返气穴,有旋枢常照’,之秘机在焉,非仁莫能受之。
李虚庵曰:‘忙里偷闲调外天机自活动矣。
钟离真人曰‘勒阳关,,即此也。冲虚子曰:‘调到真觉,则得真气。
’觉者,乃是时至神知,故能顾其本灵之心体,方能不昧,谓之真觉。
若能如法调,自有造化之真机发见于外,可不劳而自知也。
方能神清舒畅,渐渐生于神通智慧。
儒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德薄志浅空遇知。
德薄者,亦非世俗之洪福,乃道中之清福也。
谓修士筑基不专,或性功不佳,而行力不笃也。
或时打坐而昏迷沉睡,或真阳复时而散念纷华,误却采取之功矣。
或己之前愆未涤,心性浮躁,而垢重情扰,故有临机怠惰危险之患出也。
可惜当面错过,而元神不灵之过矣。
或有恩爱思虑过度,亦有道心初发而不坚志,往往有之。
或被俗缘牵缠,欲想神仙之道容易成哉,尔即便得遇仙诀,自不能入手修炼。
或有异端盲修之士,自称道高弥隆,亦不肯低心求教。
或遇真师暗指,苟遇而不视,亦有视而不遇。
或有偏悟无为之理,而不知有为初手之用也。或有独专有为之法,而不知先天之虚养矣。
此两用之偏,各谬甚矣。
故有昼夜操劳之心,自枉费也,至老成道难也。
殊不知大道乃太极无极之兼用,若两失一,而身心怎得坚固?
故不能采先天真一也。此以上是为德薄志浅而矣,其不是空遇知者乎!
儒云:《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又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此论教学人常顾其机而莫离也。
《中庸》曰:“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庸也。”又曰:“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是言用功之德也。若无德者,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易经》曰: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