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节 诗以传道,道以诗传 (第2/2页)
由此可见当时的风气。
历史上,许多僧人道士具有相当高深的文学修养,他们传“道”的形式大都是诗歌。
道家鼻祖老子的《淇德经》就是用诗歌写成的。
在道士白云齐编辑的汇集五千四百八十六卷的《道藏》中,诗词形式到处可见。
一般来说,气功境界是人的精神意识超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后产生的特殊功能状态。
它难以用逻辑性的语言和文字复述描摹,再加上它常因人的个体差异而感受不同,所以屈原感叹说:“道可受兮而不可传。
”(《楚辞·远游》)刘勰也说:“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
”(《文心雕龙·夸饰》》总之是难以言传。因而各派功法都提倡一个“悟”字,即“境由心悟”。
诗歌的特点在于含蓄委婉、朦胧模糊、形象、传神、意味深长,即“言有尽而意无穷。”
正因如此,诗歌才被练功家用来传授其难言之道,后人也才得以领悟其中的真谛,例如《黄庭经、《悟真篇》等等,都是以诗的形式写成的。
另外,许多诗人颇善修身养生之道,他们也常用诗歌的形式描述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例如王维、白居易、苏轼、陆游等人。
翻开《全唐诗》和《全宋词》,到处可以看到诗人们的仙风遗骨。
这样,论道之诗便成了中国诗歌宝库中的一部分珍藏,有的道以诗传,有的诗以道传,诗道二者珠联璧合,相映生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枝独具风姿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