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棚长 (第2/2页)
武文学问及向心兰近况,去向何方。彭善也答不上来,只把当时情形重说一通,说估计她是去找你们了。
李老七看两位哥哥吃得差不多了,老实不客气地把锅里剩下的玉米糊包了圆。戏班的人大眼瞪小眼,咽着口水听他呼哧呼哧的吃。没了?老七不尽兴地站起来,遗憾得直摇头。
双方分道扬镳,傍晚哥仨找了个破瓦窑过了一夜。第二天上路往县城赶。一路之上所见景象凄凉无比,只见满目疮痍,路上遇到的人漫无目的地往前挪着脚步,你往东,我往西,仿佛各自的前方就是彼此的乐土。孩子们瘦得皮包骨,大人们像个骨架子,随时准备随风而去,路旁草丛里不时可见有倒跑尸。越接近县城此现象越多。哥仨瞧得心发虚,只好转过身恶狠狠地骂几句老天。
龙山县城墙高有丈五,青石砌筑而成。城墙初建于战国,溪州峒民所建,后属楚,楚称酉阳郡,筑土城以抗暴秦。秦灭六国后,大发民夫重建,城门转向以抗五溪蛮。土墙外包青石,修得更加高大坚固,冷兵器时代可谓固若金汤。
几个歪肩邪胯的马弁守在城门两边,进城者一律抽税,没钱的米面油菜均可抵税。达官贵人除外,其余人等一视同仁,童叟无欺。看到有点姿色的大姑娘小媳妇,自然要调戏一番,以酬军功。
彭善哥仨找个地方藏好了枪,跟上一群人准备趁人多混进去。
“挤什么挤什么!赶着投胎呀!”一个马弁拿着枪托对人群一阵砸,骂骂咧咧的。一个小头目坐在把椅子上,翘着二郎腿,用手搞点:“你,你,还有你,你们三个过来。干嘛的?”巧不巧吧,他随手指的刚好是彭善哥仨。
“进城干嘛?”
“投军。”
“你们俩呢?”
“我们找事做混口饭吃。”
哦?投军。小头目高兴地看了看三位:“对了,投军当兵才是好男子,你们两,找什么事做,跟着老子当兵,手里有家伙还怕混不到饱饭吃?“
不由分说,小头目把三个人全部划拉进来。
小头目高高兴兴地把三人领到营房,报告把总,我招了三个弟兄。把总高兴,拍了拍兵的肩膀,赏了三块钱,挥手叫他岀去。
“本把总姓黄,名要离。以后我们就是弟兄,好好跟着我干,升官发财指日可待,保证你们不后悔。”黄要离许愿道。
稀里糊涂地,三人在黄把总手下从了军,军装也没有,每人发了顶锈迹斑斑的头盔,一副绑脚布,哥仨摇身一变,成了吃官饭的。
李老七对其他的不关心,惦记了半天晚上吃什么。终于没让他失望,晚饭是蒸红薯配合渣。
黄把总很忙。一开始听他说姓黄,彭善没往心里去,后来听弟兄们说黄把总是龙头人,彭善心里咯叮一下,心想事情不会这么寸吧?难道是黄有财的儿子?再一想,管他呢,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大不了拍屁股走人。又把一这情况给两个兄弟通了气,哥仨一合计,都心存侥幸,自我安慰一番,最后决定先混段时间再说。
小头目下了哨,找到彭善王老九李老七三个新兵。小头目半边屁股坐在床沿上自我介绍:“兄弟姓胡,弟兄们都叫我胡满多。几位弟兄都叫什么名字?”三人一一作了自我介绍。“你们三个是我招的,以后就在我们棚。我是你们棚长,那个谁,你,你李老七,就是棚副。”李老七乐得牙花子都露了出来。一来就当官,老子要走运了!
“棚长,我们棚多少人?”
“都在这呃,我,加你们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