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大明宽甸六堡的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 (第2/2页)
“卫所免费提供南方番薯、土豆良种,专人培训,不限量回购”。
“嘶!”
“参将大人考虑到寒冬将至,卫所百姓余粮不足,特此各堡可借粮度日,每户限两石,待明年收获再一体归还,只收一成息作为损耗”。
“嘶”
“今后六堡调集民力出公差,不用自备干粮,各堡统一负责伙食,三餐管饱,完工后给予行价工钱银”。
“嘶”
鹏哥儿的做法很简单,颠覆了原本卫所大军头管小军头,小军头管百姓的做法。
生产资料全是公有,屯田军户只需要向参将府负责,不用考虑什么小旗、总旗、百户各种巧作名目的税赋。
真正的把军户身上左一层、右一层的束缚,或者说是锁链斩断,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这一条条一项项,目不暇接的新规矩,让六堡百姓走路都发飘,原本的忐忑、不安、悲观情绪一扫而空。
等真有人按过手
。印,从堡内大粮仓里拖回两石粮后,六堡百姓真正把这支陌生的军队当成了自己人。
人的思想很神奇,当你觉得人家真心对你好时,哪怕是拍桌子瞪眼你都觉得骂的好。
当你觉得这人就是个混蛋时,给你端茶递水加按摩,你都捂紧了腰包,怕吃亏。
军民关系一融洽,所有的事情全都水到渠成,不用扯着嗓子解释半天,招呼一声就行,说多了人家还觉得你见外了。
先是开办宽甸六堡的卫学,原本的几个老夫子被集中回东江培训,又调配新先生过来主持。
各堡适龄儿童少男少女们,懵懵懂懂的,就过上了做梦都想不到的生活。
接下来就是招兵,可挑剔了,身高、力气、速度、反应能力等等,一关一关的过。
通过考核,还没算完,还要经过新兵一个月的封闭培训,这时候才算正式入伍。
成为军属的人家就了不得了,首先是门上要钉一面专门制作的牌匾“光榮人家”朱砂大字。
军属家的例粮直接调为一成,作为缺少劳动力的补偿。
三节还有专门的慰问品送到门上,立功受奖还要敲锣打鼓贴喜报,发奖状,送赏银。
好家伙!16世纪的普通人,谁见过这些套路啊!
没说的,为大人效死!
一个半月,只花了汪鹏一个半月时间,宽甸六堡三万多的百姓,已经被捏合成一个整体。
一切都按照鹏哥儿预想,平稳健康的向前发展。
而鹏哥儿这边请祖二河帮忙活动,请的公假也批了下来,回乡祭祖,光耀门楣,这事很正确,自然没人不上路子说闲话。
辽东卫所兵,可都是从内地调集的,祖上什么地方的都有。
鹏哥儿祖上就是安徽新安汪姓一脉,这次回家族祭祖,续上辽东这一脉的支干,也是分内之事。
他这一趟要从南到北跑遍大半个大明,计划最少两三个月。
宽甸这边一安排妥当,他就带着李宏和三十名铁甲护卫出发。
他给秦逸留了一队铁甲护卫,这边毕竟是边境,有备无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