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耍小聪明铁二陆,东江银行任至初 (第2/2页)
人口的激增,带来更多的货币需求,要知道李朝的底层百姓,以前从来都是以物易物。
尝试过铜钱的方便之后,谁还愿意扛着粮食或自己织的土布,去买东西或换东西。
上百万人的市场需求,加上习惯用钱的大明移民,带来的货币需求是恐怖的量。
一批批的铜钱出厂,看起来不少,投下去连个水泡都没起来。
今年22岁的任至初和李秋昇一样,是赵华第一批32人中挑选的帮手,会算账,算盘打的很溜。
他对政务不感兴趣,鹏哥对他也是有救命之恩,忠诚度杠杠的,所以储蓄所出来后,第一任的负责人就是他。
东江急速扩张,为了有专门管钱的机构,汪鹏又搞了“东江银行”,任至初自然当仁不让,担任了首任行长。
“鹏哥!咱们的铜钱投入量还是不够,文忠那边又来信催促要钱,咸平两道快要钱荒了”。
鹏哥也很头疼,贵金属货币就是麻烦,本身也是重要的原料。
“这么严重?我们投入的不少了吧?再增加铸币量,就要影响沐川那边铸炮的铜料供应了”。
任至初肯定的点了点头,虽然水力锻锤不知疲倦,工匠两班倒,日夜不停生产,但是和庞大的需求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用。
“主要就是今年丰收之后,咸平各地
。铜钱用量大增。尝到铜钱方便的甜头后,很多人会开始有意识的储存起来,这更加剧了东江的钱荒”。
鹏哥也没啥好办法,虽然大量的铜钱投入后,就意味着支付了同等的劳务报酬和收购了海量的物资。
对整个东江来说,是个无本或者说是微本万利的好事,毕竟原料都是白得的,只是花了不多的工钱和粮食。
和所得比起来,简直不成比例,甚至可以忽视,而且铜钱的紧张更显得东江货币的坚挺,在发行之初也是好事。
东江钱值钱的印象,从一开始就铭刻在使用者的心头,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
“唉!这还真没法子解决,除了投入大量的银币成比例的稀释铜钱的消耗,没别的办法”。
鹏哥面对这样的情况,也只能出此下策,按照比例一枚纯银七钱五含银量的一两银币,能换一千枚铜钱。
其实这只是从货币角度上来说,是这个大家能认可的比例。
然而从实际的价值上来说,1两银子怎么可能和5斤铜相提并论。
“可是咱们真正的白银储备只有二十多万两,一部分从国内赚的利差。
大头还都是储蓄所的存银,实际上都是系统内部的薪俸,如果从账面上看,咱们就是把银子全发光也不够!”
任至初也苦笑着说道,要不是鹏哥搞出这个储蓄所,东江早就只能给系统内部发铜钱了。
随便算算就明白,一个最普通的士兵,每月就是二两银,普通工匠一两银。
这是纯收入,伙食费、服装费啥的都是东江额外的支出。
也就是说,现在军队五六千兵马,两三万的工匠,数千人的管理干部,七七八八加起来,每个月需要最少五六万两银子。
一年就得需要最低六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还不提出兵时的津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奖金。
要不是储蓄所把这些钱都变成纸面数字,东江早就入不敷出,鹏哥儿其实是用所有人应得的薪水,支撑着东江的发展。
这操作很骚!不是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