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0四章 从书生到皇帝 (第2/2页)
“轰!”
一发炮弹在新军总部落下,随后升起一片蘑菇云。
大将军吴成,死。
在五千护卫队一个冲锋之下,一万多来不及回应的新军就被缴械,等到城外军营五万新军赶到城下时,护卫队的炮兵阵地已经构建完成。
三轮犁地式的炮弹洗地之后,五万新军纷纷四散逃命。
此役,新军死亡一万人,俘虏三万余人,在逃二万人。
而巫山城城头则是变换了大王旗。
第二天,王天成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将俘虏的三万多新军中的顽固分子全部击毙,然后将剩下的打散分入五千护卫队之中。
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其实不然。随着新军队伍不断地扩大,抓壮丁也成为了一种趋势。这三万多新军之中,大部分其实也只是放下锄头不久的农民。战争顺风顺水还行,一旦失败被俘其忠心程度小到忽略不计。
整编完成后,王天成将护卫队更名为“民军”,意思是人民的军队。
王天成控制巫山城之后,并没有四下出击,而是闷头发展。
对此,新旧两军都采取了拉拢。王天成却是两边讨好,四下不得罪,吃得满嘴流油。
随后经过十年的发展,民军成军十万,由此开始崭露头角。
经过一年多的蚕食,民军拥有地盘是南江省十个州。治下人口五百万,良田千万顷。
南江省地理位置极其优渥,经济条件上上,不但水陆交通发达,人口也是如今大夏国最多的省份。
控制南江省,王天成也是经历数十场战争夺下的。在军事方面极大的优势下,以及王天成超强的洗脑方式,民军悍不畏死的战斗下,前来争抢肥肉的豺狼们,纷纷夭折。
渐渐地,王天成成为大夏最强的一支军阀队伍。
二十年后,王天成已经拥兵百万,大夏半壁江山在握。
如今,大夏国最强的势力有三支。
第一支就是占据江南三分之二地盘的民军,第二支是在西南打着推翻腐朽的大夏的新军,第三支是北方中枢旧军势力的保皇党。
这大夏的局面看起来是三足鼎立,其实新旧两支军队合起来也不是民军的对手。
但王天成秉承的是循序渐进式发展,宁可打破重来,也要一步一个脚印。
新旧两军也看到了民军的强大,如今更是达成了合流的趋势。
虽然他们合流之后军队数量是民军的两倍之多,但武器匮乏,财政破碎,军士良莠不齐,更重要的是民心已不在新旧两军这边了。
新旧两军还没有从旧思想中解放出来,对于百姓的安置更谈不上善待,有的只是不断地搜刮。
反观民军势力区域,人人平等,百姓丰衣足食。
这几年,西南和北方每天都有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渡过重重防线南下。
为了接纳更多的百姓,民军甚至派出一艘艘新式战舰,游弋在西南和北方防区的海岸线。而新旧势力对于海防极不重视,对于民军的战舰的袭扰,完全就像是一道筛子。
就总人口而言,江南民军势力范围人口已经突破万万人,而新旧两股势力范围内,加起来不足三千万。
此消彼长,西南和北方两方势力一天不如一天,版图不断地缩小,最后只能偏安一隅苟延残喘。
在沈富贵融入王天成身体的四十年后,顺利渡劫成功,举国之力搜罗灵物促进锻仙诀晋级第二层。
这一年,王天成率领的民军终于一统大夏。
原本在此可以画上圆满句号了,但就在王天成登基大典这一天,北方胡虏和南方南蛮,东方樱花国,西方罗刹国,四方势力互相勾结,同时在这一天寇边。
这一切源自于四方势力都不愿意看到大夏这个强邻崛起,而私下商议的阴谋。
如果王天成还没有渡劫修为,那么此刻自然是头痛无比,但如今他成功凝练神识,甚至感觉得比沈富贵当初的渡劫期更强大。
这一夜之间四方首领突然暴毙,军队还没有下一步动作,首先自己内部就造成一片混乱。
他们各自领地内也并不是一团和气,盯着那个位置的人大有人在。于是,就有了各自撤军回国,然后就是内乱倾轧。
这些事四方势力当然不知道,这个世界还会真的存在千里杀一人,十步不留痕……
王天成并没有因此而放过他们,他首先宣布庆典延期,然后派出二十万民军,乘坐着战车尾随撤退回国的胡虏,每经过一个部落,就将马牛羊劫掠一空,将高于车轮以上的男孩全部斩杀。
一年之后,胡虏所在的大金被灭国。
十年后,周边参与攻击大夏的国家全部灭国,其余小国也纷纷被纳入大夏国版图,至此大夏国土扩充二倍之多。
金秋十月,王天成宣布大汉国建国,并以本年度改为大汉元年。
这五十年间,王天成娶了四房妻妾,并以春夏秋冬命名。
王天成这一系也开始开枝散叶,长子被立为太子,其余十子均被分封各个小国国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登基大典开始之时,天空万里无云,突然之间祥瑞降临。
一道金黄色的气流从天而降,悬梁环绕三圈之后,自王天成头顶而入,瞬间消失不见。
“玄黄之气?”
于是,登基大典上出现了奇怪的一幕,王天成匆匆将刚带上不久的皇冠,移交给长子,然后在文武百官目瞪口呆中飞升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