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道法源流 (第2/2页)
因为,信为道之根,敬为德之蒂。
敬信能够萌发道德,进而可以蓄养道德。时常日久自然根深蒂固,由是则道法萌生,超凡而降!
圣人根据这种原因,继续探索道法的根源,发现了敬神之道背后所潜藏着的道理。
所谓心同太极,德契两仪,名敬日月,实奉真一。
就是圣人找到的原因,为什么敬神就能够成为超凡者,因为他们名义上是敬奉的神,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实则敬奉的是他们自己。
念头在这个过程中纯真唯一,而没有丝毫的杂念,人的精气神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滋养。
纯而无杂,谓之真,浩劫长存,谓之一。
天得一以日月星辰长清,地得一以珠玉珍长宁,人得一以神气精长存!
圣人根据这个道理,发现了长寿的奥秘。
由此而延伸下去,继续研究,就总结了道理,发明了道法,得了形神全妙的至道,寿命才得以长久。
至此,许济才真正的明白了道法和修道的真正原理。
知道了原理,就能够根据这些原理而创造属于自己的修道之法。
可惜到目前为止,道法入门的种子,还没有完全的长成,无法结成可供收获的果实。
许济就无法得窥全貌,掌握具体的修道法门。
当然,因为掌握了修道的根源和基本的原理,他也已经可以从零开始入手,安排自己的修道法门了。
修道最开始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在敬神的过程中,努力的保持的心念的纯一,因此精神得到了涵养,久而久之自然通神。
最后又发现了人身炁的存在,在神的统领之下,长久的摸索,就领悟了形神具妙的道德至理,由此创立了修道法门。
知道了原理,他自己就可以摸索着去创造适合自己的修行法门。
虽然许济没有神可以去拜,他也不可能去相信什么神。
道法种子内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当中,所谓的上智与下愚两种人,他其实都算不上。
他只能够勉强的称之为中庸之辈而已。
此中庸,并不是君子致中和,而从容中道的中庸。
那是很高的一层境界,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境界想要入道,简直是轻而易举,就不必向他这样,还需要苦苦的思索,应该如何的去创造属于自身的法门了。
他的中庸,真的就只是,平庸而两头不靠的那种中庸了。
既不能够向真正的上智之人,如同六祖慧能那样。
听金刚经,立马就能够彻悟,自性成佛的宗旨和奥秘。
也不可能像下愚之人,不问缘由,丝毫不去怀疑,不去追寻原因和根本,只是一心的敬神奉道,自然而然的就能够保证念头的纯一。
他并非这两种人其中的任何一种。
像六祖慧能那样,能够立地成佛,彻悟本来,通晓何期自性,本来清净,立地成佛的人物,他是万万比不上的。
因此,上智之人的上乘顿悟法门就与他无缘了。
他能够走的,就只剩下渐悟,或者说是实修这样通过循序渐进,而逐渐得道的修行之法了。
正如与六组慧能同辈的另一位高僧,所做的佛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样的法门,就是最适合他的。
六祖慧能的佛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境界固然高妙,可那是为上智之人所留的上乘法门,根本不是他这样的庸人,所能够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