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阴谋骤生 (第2/2页)
翌日
就有大臣迫不及待的上书,先是歌颂了魏延的功德,又拿他与韩信做对比,只言魏延乃高祖天赐给季汉的大将军,大王为何不顺应天命拜其为大将军呢。
对于大臣的提议,刘备考虑再三后还是拒绝了,在他在心里季汉的大将军只有一人,其他人立再大的功劳都不行。
于是特赐魏延金币一百,银币一千,绫罗绸缎数不胜数,以示恩宠。
……
在长安,当曹操决定将目光放在西线后,先令徐晃领兵一万前往武关与吴懿对峙,一旦吴懿有撤退的迹象务必死死缠住他,不可让他轻易走脱。
而后亲领大军两万西进,打算趁机发动第三阶段的陇西会战,完成夺取大夏、擒获马超的、伺机同汉军进行决战的目的,争取一战定凉州、关中地区的归属。
不管曹魏是胜是负,必须快速结束战斗,不能落入魏延的拖延战术之中,不然曹魏很有可能在陇西被放血放死的。
……
在许都,这座正统大汉的政治中心气氛显得有点诡异,抛开在许都驻扎的于禁不谈,朝中大臣一时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就连汉帝刘协也不例外。
从前几年刘备进汉中王的举动可以看出,季汉根本没把许都的大汉正统放在眼里,说不定还祈祷他早点死呢。
倘若刘协死了,刘备可以立马称帝成为大汉正统,根本不需要禅让来充当门面,因为他本身就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纯正的高祖血脉,进位称帝理所应当。
所以,刘协对季汉来说就是口号中的人物,在口号中他是大汉的皇帝,大汉没了他将日月无光,不过若在现实中相遇,指不定哪天就背中五箭自杀身亡。
这一点作为笼中鸟的汉帝刘协自然一清二楚,也知道他和曹操是相互依存的,只要曹操活着他就是汉帝,一旦曹操死了,或刘备、孙权扫灭天下,运气好点还能为一富家翁,运气差点直接身首异处。
因此,刘协现在非常纠结,一边是难以割舍的权利,一边是大汉的四百年国祚,向左向右皆是深渊啊。
……
在建邺,东吴之主孙权则一脸阴沉,季汉这些年发展太快了,不管是在军事、民生、经济,还是在政治上都是如此,已经全面超越曾经的老大哥东吴,这让孙权嫉妒的两睛发紫。
如今季汉更是连胜两场,把曹魏打得满地找牙,在西线、南线均取得重大突破,若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扫灭北方复兴汉室指日可待。
可惜,孙权不是大汉忠臣,他是东吴之主,这种事他无论如何也不允许发生的,所以,他必须做点什么来扭转局势,不然等季汉平定凉州、荆北之后,下一个遭殃的一定是东吴。
于是,孙权立即召见大都督吕蒙、都督严畯、张昭、顾雍、诸葛瑾、陆绩、张承等东吴重臣前来议事。
“诸位,今刘备在陇西、武关道二地均取得大胜,俘虏了曹魏大将夏侯惇和张辽,这等大喜之事作为盟友,我等理应感到高兴。
但孤担心呐!!
蜀地尽是狼子野心之辈,去岁无故侵占我交州诸郡,倘若让刘备拿下凉州、荆北二地,在西进、北伐无望时,恐怕会将矛头对准我东吴啊。
届时刘备挥师东进,凭借横扫北方曹军的威势,我江东兵将虽勇恐怕也不是对手,为保江东百姓安宁,不知诸君有何应对之策,还请畅所欲言。”
孙权先肯定一番季汉取得的大胜,然后直言不讳的指出季汉下一个目标肯定是东吴,孙权的意思很简单:
我们该如何帮助曹操,帮助他缓解眼下的困局,怎样维持即将崩溃的三足鼎立之势。
东吴众文武闻言心里皆是戚戚然,东吴此时的境遇和当初刘备的际遇一模一样,作为三家最弱的一方,不但要寄人篱下还要小心维持三足鼎立,这样才能在夹缝中谋求发展,可才不到十年双方竟然角色互换,真让人唏嘘。
“大王,从陇西大捷、武关道大捷不难看出,这背后都有魏延的影子,前者由他亲自指挥,后者由他的得意弟子马谡所主导。
在下看来,魏延在军略上的能力恐怕不弱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留侯——张良。”
张昭由衷的感叹到,就算是周瑜、诸葛亮也远远不及,至于魏延所立的参谋部直接被他忽略了,幕僚他也有啊,但也不见自己像魏延一样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很明显,对于参谋部张昭只知其形,不知其意。
“大王,魏延的威势、声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一言一行都能影响蜀国上下的运转,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刘备的影响还要深,这对君臣关系来讲是大忌。
今刘备已垂垂老矣,早年又四处征战恐怕身体早就破败不堪,然其子刘禅又年幼无知,万一刘备撒手人寰,那蜀国大权绝对会旁落他人,这一点恐怕谁也不能忍受。
大王可还记得,前段时间刘备罢黜、流放糜竺之事?”
张昭并没有从战事入手,而是将目光转向刘备,或者说是季汉的二代君主身上。
“自然记得。”
孙权点点头,这件事在成都闹得很大想不知道都难,虽然有些关节现在还没弄明白,但糜竺被一撸到底,不但家产被抄没,连他本人也被流放南中,这些可都是做不了假的。
“在长沙时,魏延就与糜竺走得很近,直接将粮秣进出口贸易交于糜家打理,在主政益州时,魏延更是重用糜竺及其子嗣,恐怕他们的利益早就捆绑在一起了。
所以,糜竺提起此事会不会是魏延的意思,毕竟刘禅顽劣乃世人所知,非明君之象,作为大权在握的军政长官,肯定会有所顾虑的。
也许魏延出发点是好的,但他无疑触碰到了刘备的逆鳞,废立之事岂容他人置喙,因此两人间必生间隙。
综上所述,随着魏延在战场上屡战屡胜,声望日益隆厚,君臣之间的裂隙也会越来越大,而我们只需遣一使者从中挑拨,两人之间必有一伤,最后不管是刘备胜,还是魏延胜,获益的都是我们。”
张昭面露阴狠,古今往来多少名臣大将都死在杀人不见血的政治斗争上,魏延,只不过是下一个人罢了。
张昭的话点醒众人,他们顺着这条线理下去,发现魏延的权势的确太重了,就拿军事来举例:
季汉拢共二十多万大军,其中有超过六成的兵力魏延都可以随意调动的,包括在此战大放异彩的玄甲军,虽然它明面上属于刘备,但魏延的亲卫营是可不是摆设。
至于在经济上,民政上就更不用说了,目前在曹魏、东吴流通的金、银币,已经成为标准的大宗商品交易的结算货币。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若他们是刘备,会容忍身边有这样的人存在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就算他可以压制住魏延,但他的后代一定不行,届时轻则霍乱朝政,肆意行废立之事,重则谋朝篡位,致使其宗庙断绝。
所以,刘备会怎样做,已经不用他们多说。
“子布此言大善,就算魏延有孙武之才,在我等的算计下也不过冢中枯骨,早晚死于非命。
不过此事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就有性命之忧,不知诸君有何人选可担此重任。”
孙权微微一笑表示赞同,他长于权谋,张昭之策可谓直击他的痛点,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击败一位劲敌,放浮一大白。
不过在出使的人选上,孙权有点纠结,毕竟挑拨刘备和魏延之间的关系,这可是掉脑袋的活啊,不管成不成功死亡率都挺高的。
“大王,臣愿望。”
侍立一旁的诸葛瑾出列,向孙权拱手到。
“哈哈,有子瑜出马,此计必成矣!”
孙权等的就是这句话,以诸葛瑾在蜀国的关系,就算刘备、魏延明知他在挑拨离间,也不会拿他怎样的,毕竟诸葛亮兄长的身份还是挺管用的。
“臣定当幸不辱命。”
诸葛瑾拱手应到,各为其主罢了,希望文长不要怪自己吧。